[多选题]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1月12日颁布执行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了临床药师的7条主要职责,包括
正确答案 :ABCDE
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
参与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
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
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
[单选题]不寐的主要病机与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涉及的脏腑有( )
正确答案 :D
心、肝、胆、脾、肾
[多选题]细菌耐药性机制包括
正确答案 :ABC
产生水解酶
改变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
改变细菌的靶位结构
解析: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学机制是:①遗传学机制。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质粒介导的耐药、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②生物化学机制。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对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主动外输机制、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产生抗菌药物的拮抗物、生物被膜的形成。
[多选题]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不良反应包括
正确答案 :ABDE
胃肠道损害
肾损害
肝损害
其他不良反应
解析:NSAID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胃肠道不良反应、肾损害、肝损害、血液系统反应、变态反应或称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
[单选题]外感咳嗽的治疗原则为( )
正确答案 :E
祛邪利肺
[单选题]痰浊中阻型眩晕的证候特点是( )
正确答案 :B
眩晕,头重如蒙
[多选题]在血证的治疗上,应注意( )
正确答案 :ABCDE
止血不留瘀
血证初起禁用大量凉血止血药
夹有血块者,忌单纯使用止血药
瘀阻出血慎用炭类止血药
分证分型辨证论治
[多选题]关于华法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BC
口服吸收完全
西咪替丁可增强其作用
过量引起出血时可用维生素K对抗
[单选题]患者平素体弱多病,近日来出现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自汗,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结代。本病应辨证为( )
正确答案 :B
心阳不振
[多选题]可使吗啡戒断症状缓解和消失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AD
可乐定
纳洛酮
解析:盐酸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内源、外源性阿片样物质有特异拮抗作用,能阻滞和逆转麻醉镇痛剂所致的呼吸抑制及中枢抑制作用,并能促使血压回升。与吗啡成瘾及戒断症状有直接联系的是蓝斑核,该核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成,且有阿片受体密集;吗啡或脑啡肽均可抑制蓝斑核放电,当动物对吗啡耐受或成瘾后,该核放电也出现耐受,一旦停用吗啡,则放电加速,同时出现戒断症状,提示戒断症状与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增强有关。据报道,能抑制蓝斑核放电的可乐定可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多选题]输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正确答案 :ADE
澄明度问题
染菌
热原反应
[单选题]清心安神、滋阴清热可用于治疗下列类型遗精病中的( )
正确答案 :D
君相火动,心肾不交
[多选题]接触性泻药的作用包括
正确答案 :ACE
黏膜透过性增加
释放PG,使电解质分泌增加
直肠反射蠕动增强
解析:接触性泻药曾称为刺激性泻药。本类药物与黏膜直接接触后,使黏膜通透性增加,使电解质及水向肠腔渗透,从而使肠内液体增加,引起导泻。本类药物包括蒽醌类(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植物性泻药)、二苯甲烷类(如酚酞,即果导),它们对小肠功能影响较小,主要作用于大肠,既能减少其分节运动,又能增加周期性蠕动,从而加速大肠内容物运行。此外,本类药物也能降低肠黏膜对水分及电解质的吸收。
[多选题]平胃散的药物组成是( )
正确答案 :ABDE
苍术、厚朴
生姜、大枣
陈皮
甘草
[多选题]下列脏腑中,主要与淋证的发生有关的是( )
正确答案 :ABCD
肝
脾
肾
胱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AC
过敏性休克
脂肪萎缩与肥厚
解析: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包括:(1)低血糖反应。最常见,多数因剂量过大或进食太少或运动过多所致。其症状因制剂类型而异。普通胰岛素能迅速降血糖,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死亡。长效胰岛素制剂降血糖作用缓慢,一般不出现上述症状,而以头痛、精神和情绪紊乱、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为防止低血糖反应的严重后果,应让患者或其家属熟知该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及时进食或饮糖水等以防止进一步发展。严重者须立即静注50%葡萄糖救治。但须注意鉴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过敏反应。多数因使用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所致。一般反应较轻,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轻者可用抗组胺药,重者须使用皮质激素治疗。(3)胰岛素抵抗。主要有两种情况:①急性型: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如胰岛素抗体、胰高血糖素)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②慢性型:其成因十分复杂,可能系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还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转系统失常。(4)脂肪萎缩与肥厚。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可能是对胰岛素的某种过敏反应,而局部脂肪肥厚可能是由于局部高浓度胰岛素的脂肪合成作用所致,常见于同一部位重复注射者,因此应避免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