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脉沉细弱

题目:下列各项,不属镇肝熄风汤主治证临床表现的是

解析: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的类中风,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行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A、B、C、E均为类中风的表现;而D为喑痱症状,为地黄饮子主治。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丹毒湿热毒蕴证的治法
  • 利湿清热解毒

  • 解析:丹毒,湿热毒蕴证,证候: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利湿清热解毒。

  • [单选题]治疗中风中脏腑闭证,除十二井穴外,应主取的是
  • 督脉、手厥阴经穴

  • 解析:因中风发病轻重不一,故有中脏腑(闭证、脱症)和中经络之不同。针灸刺激穴位,疏通神经,可选督脉、手厥阴经穴。

  • [单选题]患儿,6岁。心悸气短,胸闷叹气,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自汗盗汗,舌红,苔白,脉细软。治当
  • 养心固本

  •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辩证为邪毒犯心证,治法:清热解毒,扶正养心。方药:银翘散加减。

  •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配伍涉及到的"三阴并治",其中三阴涉及到的脏腑是
  • 脾、肾、肝

  • 解析:六味地黄丸配伍: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失神表现的是
  • 少气懒言

  • 解析:失神即无神。有正虚失神和邪盛失神之分。正虚失神的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面色晦暗无华,目无光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肉削著骨,动作艰难,或郑声等。邪盛失神的临床表现:神昏谵语,躁扰不宁;或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或猝然昏倒,双手握固,牙关紧闭等。

  • [单选题]患者,男,38岁。平素长期熬夜工作,自觉腰背酸痛多年,近期腰痛加重,遗精,阳痿,夜多尿,下利清谷,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精神疲倦,面色苍白,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苔淡白而润,脉沉迟。本病的治法是
  • 温补肾阳

  • 解析:腰背酸痛多年,近期腰痛加重,遗精,阳痿,夜多尿,下利清谷,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精神疲倦,面色苍白,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苔淡白而润,脉沉迟。其病属虚劳阳虚——肾阳虚证,平素长期熬夜工作,其证机概要:肾阳亏虚,失于温煦,固摄无权。治法:温补肾阳。代表方:右归丸加减。

  • [单选题]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应首选的方剂是
  • 乌梅丸

  • 解析:根据蛔“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的特性,安蛔止痛。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首选的方剂是乌梅丸,可温脏安蛔,治疗蛔厥证。

  • [单选题]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 黄芪

  • 解析: 黄芪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症。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症。3.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4.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等症。本品又可与活血袪瘀通络药如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地龙等配伍,用于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对于消渴病症,也可应用,常与生地、麦冬、天花粉、山药等配伍.党参功效补中益气。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内科(正高) 康复医学技术(正高) 口腔医学(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小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2) 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5) 超声波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8) 营养(师)(代码:210) 微生物检验技术(师)(代码:212) 医学检验(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