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E

氧化反应 羟基化反应 水解反应 葡萄糖醛苷化 N-去甲基化或去乙基化反应

题目:药物的体内代谢有哪些反应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对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
  • 5%葡萄糖

    0.9%NaCl

    先0.9%NaCl液,后5%葡萄糖液

    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 [单选题]患者舌质红,苔黄腻多为( )
  • 湿热


  • [多选题]下列关于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微囊化难易取决于材料(如明胶)同药物的亲和力,亲和力强易被微囊化

    若药物不宜在碱性环境,可改用戊二醛使明胶交联固化

    药物过分亲水,或过分疏水均不能成囊

    加凝聚剂形成微囊后,加水可以解凝聚使微囊消失


  • [多选题]关于吸湿性正确的叙述是
  • 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值

    控制生产、贮藏的环境条件,应将生产以及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CRH值以下以防止吸湿

  • 解析:B.混合物的CRH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C.CRH越小则越容易吸湿;E.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

  • [多选题]使药物分子水溶性增加的结合反应有
  • 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 解析:药物代谢反应从根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在分子上产生结构变化的反应和结合反应,前者称为I相反应(phaseⅠ ),包括药物的氧化、还原与水解反应;后者是指药物Ⅲ由I相代谢反应生成的初级代谢物在结合酶作用下与体内物质的结合反应,常称为Ⅱ相反应(phaseⅡ)。I相反应常使药物活性改变,但通常尚未完全抑制;Ⅱ相反应几乎使所有的药物失活,并增强了水溶性而易于从机体排出。药物的I相反应以氧化反应为主,包括羟化,N,O-脱烷基化,氧化脱氨,N、S、P的氧化,醇氧化,醛氧化等;还原反应有醛还原、偶氮还原及硝基还原等;水解反应主要为酯、酰胺、环氧化物水解等。药物代谢的Ⅱ相反应主要包括葡糖醛酸结合、硫酸酯结合、乙酰化、甲基化、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等。使药物亲水性增加的结合反应包括: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与硫酸的结合反应、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乙酰化结合反应与甲基化反应可降低药物的亲水性。

  • [多选题]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

    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

    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

    头两侧疼痛,多与少阳经病有关


  • [多选题]易发生足癣的是
  • 足跖部多汗

    糖尿病者糖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

    长期服用抗菌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正常菌群失去平衡,真菌大量繁殖

    妊娠期妇女内分泌失调,皮肤抵抗真菌的能力降低

    足部皮肤损伤,破坏皮肤防御屏障,真菌易于侵入


  • 推荐下载科目: 骨外科(正高) 超声医学(正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副高) 中医骨伤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副高)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社区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3)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临床三基(护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