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子产

题目:春秋时,郑国的( )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解析:解析:《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选项A不正确,《左传》定公九年 (公元前503年)记载: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原为郑国大夫邓析所私自编撰,并无法律效力,后经国家认可,才具有法律效力。选项C不正确,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即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选项D不正确,晋国的赵鞅和荀寅铸在鼎上的法典即为范宣子所作的刑书。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下列情形中,属于想象竞合犯的是( )。
  • 盗窃数额较大的,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的

    对正在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警察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的

  • 解析:解析:B是结果加重犯;对选项C,根据《刑法》第204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按照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实行数罪并罚。

  • [单选题]甲因与乙有仇,便捏造乙卖淫的事实,到处散布并向公安局告发,使乙受到严重精神伤害。甲的行为构成( )。
  • 诽谤罪


  • [单选题]西周时,出礼不入刑。 ( )
  • 错误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初中 成考 自考公共课 考研 法律硕士 考博 在职硕士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