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题目: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解析:解析:刑法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单选题]申请宣告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人死亡时,下落不明的法定期间是( )。
从战争结束之日起4年
解析:解析:申请宣告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人死亡时,下落不明的法定期间是4年,但起算时间为战争结束之日。ABC是错误的,只有D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规定土改的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革命根据地的土地立法。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两次土地立法,第一次是1931年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第二次是1947年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外,制定过多部含有有关土地问题的法律文件,如“五四指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土改的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也含有关于“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但是只是一般的原则性规定,.没有指明土改的具体任务,因此,排除D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虽然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但却没有规定“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此,排除A项。“五四指示”确立了“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给农民”的政策,但没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确认,因此,排除C项。此外,还有一部重要的土地政策文件——《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该文件规定了“减租减息”的原则。上面的内容十分容易混淆,希望考生反复记忆。
[多选题]听力原文:单位犯罪下列犯罪中,哪几种罪可以由单位构成:( )。
偷税罪
重大环境污染罪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查要点是单位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30条的规定,只有法律明确将单位规定为具体犯罪的犯罪主体的,单位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211条的规定,偷税罪可以由单位构成。根据我国《刑法》第313条的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根据我国《刑法》第346条的规定,单位可以成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389条的规定,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如果是单位行贿的,则构成《刑法》第393条的单位行贿罪。
[单选题]下列社会组织中,能够作为保证人的是( )。
公司
[多选题]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包括( )。
民族平等
男女平等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公民基本权利中的平等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宪法和法律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原则。但对于平等权,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1)立法不平等。在立法上,人民与敌人是不能讲平等的。(2)平等是指依法律规定同等对待,不是指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权利和义务对等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3)我国公民的平等权还包括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等内容。因此,C项、D项是正确的:A项、B项是错误的。
[多选题]在“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这种意义上,法治的对立面有( )。
德治
人治
解析:解析:“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其基本的对立面是“德治”和“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