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仅仅I
题目::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一个孩子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朋友问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朋友没听清孩子的回答。孩子的父母中某一个说,我孩子回答的是“我是男孩”,另一个接着说:“这孩子撒谎。她是女孩。”这家人中男性从不说谎,而女性从来不连续说两句真话,但也不连续说两句假话。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I.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母亲。 Ⅱ.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父亲。 Ⅲ.孩子是男孩。 ( )
解析:Ⅱ和Ⅲ代人题干都会导致矛盾。Ⅱ为真,即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父亲,第二个说话的是母亲。如果孩子是女孩,则母亲说的两句话都真;如果孩子是男孩,则母亲说的两句话都假。这样均导致矛盾。Ⅲ为真,即孩子是男孩,则父母中第二个说话的所说的两句话都是假的。这与题干中这家人男性从不说谎,而女性从来不连续说两句真话,但也不连续说两句假话相矛盾。I代人题干不会导致矛盾,因为如果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母亲,则第二个说话的就是父亲,父亲说真话,所以,“孩子撒谎。她是女孩”。这就意味着孩子说的话是“我是男孩”。这样母亲说的是真话。没有出现矛盾。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警惕投资后遗症并非要______ ,而是要在投资的同时,努力用好投资,把握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以投资带动消费。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因噎废食
解析:8. D【解析】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者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做。画地为牢是比喻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逾越。一成不变指守旧不变或者固守陈法,因循守旧是指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文段是说不能因为警惕投资后遗症就不去投资,所以选择“因噎废食”,故选择D。
[单选题]四、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先给出一个一般或者个别的前提,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因果关系的最合理的结论
没有制度,就导致各行其是,远离甚至背离预先设定的目标
解析:这段文字阐述的是制度对于管理的重要性,由文段可以推出C项。D项不需推测即可得出,所以不选。
[单选题]根据表2,1995年~2003年间,工资增幅最大的行业是(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解析:127.【答案】A。直接比较各选项的增幅值,选A。
[单选题]:某日小李发现日历有好几天没有翻,就一次翻了6张,这6天的日期加来起数字是141,他翻的第一页是几号( )
21
解析:设翻的第一页的日期为a,那么有:6a+(6×5)/2×1=141,解得a=21,选B。
[单选题]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己经将几十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酒精完全可替代汽油
解析:本段文字是说石油不断涨价,一些国家正在试图把“汽油车”改为“乙醇汽油车”,所以A项的理解正确。B项具有很强的干扰性,酒精在汽车燃油方面可替代汽油,但是是否能“完全替代”从本文推断不出,故不选。C项的错误是以偏概全。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巴西的污染情况。
[单选题]:某市占人口10%的低收入者与同样占人口10%的高收入者收入之比为1:8.3,除了10%的低收入者,作为大多数的中等收入者,其收入实际上也达不到统计数字中的平均数,而随着“马太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平均数代表不了大多数,大多数低于平均数的现象还会进一步深化。这段文字表述的核心问题是( )。
某市市民收入的两极过度分化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比例都是比较小,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材料巾又提到“马太效应”进一步凸现,所以可以看出某市市民收入的两极分化严重。所以选A。
[单选题]( ),-1/4,-3/8,-5/16
1/2
解析: 3.C 解析∶分子(1),一1,一3,一5组成公差为一2的等差数列,分母(2),4,8,16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单选题]居住在甲市甲区的公民,因走私被位于乙市乙区的海关扣留,该公民不服,应由下列哪个单位提起行政诉讼?( )
甲区或乙区人民法院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8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谓“原告所在地”指原告的住所或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本案中分别为甲区和乙区。从级别管辖上适用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不由中级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