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题目:甲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甲( )。
解析: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 (50片)掺人咖啡让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忙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解析:解析:甲企图杀死乙,骗其喝下安眠药,但心生悔意,不想乙死。但是,乙已经被送到医院救治,甲没有想到乙会被别人救治,阻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属于刑法理论上的犯罪未遂,即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23条规定,应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多选题]法的评价作用中所使用的标准,除具有规范性外,还具有( )。
统一性
普遍性
强制性
综合性
解析:解析:法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其前提是必须拥有评价的标准。法的评价不同于道德评价、政治评价等一般社会评价,其重要差别就是法的评价标准具有规范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和综合性。
[单选题]下列不能适用假释的有( )。
因强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乙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的适用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对象条件。假释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限制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的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对死缓犯减刑后假释的,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2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2年)。适用假释的限制条件还包括另一重要内容,即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3)实质条件。假释的实质条件,是指被适用假释的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选项A、C、D属于可以假释的情形。
[单选题]判断题有偿的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 )
正确
解析:解析:有偿民事法律行为与双务民事法律行为两个概念表述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产生的不同的概念。有偿民事法律行为与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双务民事法律行为与单务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
[多选题]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哪些方面?( )
它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它不是依靠法院、警察、监狱等机关来保证实施的
解析:解析:本题仍考查法的本质属性——国家意志性,原始社会的习惯不称为法就是不具有法的根本特性,即不具有国家性,其他方面并非其与法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