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幼儿急疹
题目:患儿7个月,发热3天,体温38~40℃。流涕,轻咳。查体:一般情况好,除咽部充血外,未见其他异常,一直服用中药治疗。近日热退,因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而就诊。最可能的诊断为
解析:幼儿急诊潜伏期8~14天,平均10天。起病急,体温突然升高达39~41℃,持续3~5天,一般情况好,热退9~12小时出现皮疹,伴有斑丘疹,散在分布于躯干、颈部及上肢,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一般2~3天内消失,无色素沉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实验室操作中,错误的是
用口吸移液管
用注射针头或注射器进行移液
在安全柜内使用酒精灯
使用移液管对感染性物质反复吹吸混合
[单选题]以下关于脱氧吡啶酚作为骨吸收标志物特异性及灵敏度均较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软骨是脱氧吡啶酚的主要来源
解析:骨是脱氧吡啶酚的主要来源,这是脱氧吡啶酚作为骨吸收标志物特异性较高的原因。
[多选题]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 ( )
两者之间相互吻合的针对性
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性
[单选题]羊水呈金黄色,提示( )
母儿血型不合
[多选题]对痰的细菌学检测结果进行解释时,以下哪些观点正确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
痰标本中鳞状上皮细胞<10个/LP,白细胞>25个/LP为合格标本
解析:痰液咳出须经口腔,常可带有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检出细菌不一定为致病菌;白色念珠菌也有可能为痰标本的病原菌。
[单选题]关于病毒分离物的初步鉴定,以下哪个步骤是错误的
分子生物学方法
解析: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标本来源、易感动物范围、细胞病变特点及生物学特性、理化性质可初步判断病毒的科和属。分子生物学方法属于最终鉴定步骤。
[单选题]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检验结果
反映患者当前病情的真实性
解析: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
[单选题]急性大出血患者抢救治疗首先应该
保持血容量
解析:补充血容量可保证机体的有效循环,补充血细胞保证组织供养和纠正贫血。
[多选题]关于条件致病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致病性、传染性较强
大都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