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湿热
题目:下列各项,不属于心脉痹阻证临床意义的是( )
解析:心脉痹阻证临床意义:心悸怔忡,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或手臂,时发时止。若痛如针刺,并见舌紫暗、或有瘀斑、紫点,胸闷较甚,苔白腻,脉沉滑,为痰阻心脉;若疼痛剧烈,突然发作,畏寒肢冷,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为寒邪内盛之象;若疼痛且胀,发作多与情绪变化有关,舌淡红或黯红,脉弦,多为气滞。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流缓慢时的舌象表现是( )
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
解析:舌淡红提示虚证,舌青紫提示血流不畅。
[单选题]患儿,6岁。发病2周,全身浮肿,尿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中气秽,甚至昏迷,舌苔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解析:患儿起病较急,属急性肾小球肾炎,证属水毒内闭,应选用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辛开苦将,辟秽解毒。
[单选题]患儿,2岁。患百日咳后,痉咳缓解,出现低热干咳,盗汗,夜寐不安,舌质红,苔光剥。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沙参麦冬汤
解析:此时邪退正虚,气阴耗伤。肺阴亏损者,多由痉咳期邪热痰火熏肺,肺之阴津耗伤,阴虚则肺燥,咽喉失于津液濡养,故干咳少痰,声音嘶哑;阴虚则内热,故午后颧红,盗汗;阴虚火旺,虚火扰心,故烦躁,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肺阴不足之象。肺气不足者,多由脾气素虚,痰浊阻肺,痉咳日久,耗散正气,导致肺脾两虚。肺气亏虚,气不布津,停聚成痰,故咳嗽无力,痰白清稀;肺气不足,营虚卫弱,津液不固,故自汗盗汗;脾气亏虚,运化无权,故神倦乏力,纳差食少,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肺气虚之象。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药:沙参麦冬汤,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沙参麦冬汤适用于肺阴耗损证。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生甘草养肺润肺,生津润燥。人参五味子汤适用于脾肺气虚症。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生姜、红枣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五味子收敛肺气,纳气益肾;麦冬甘润养肺。故选C。
[单选题]引发“痛痹”的病邪是( )
寒邪
[单选题]位于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的腧穴是( )
哑门
解析:哑门穴位于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棘突下,即第2颈椎上凹陷中
[单选题]下列各穴中可治疗肠痈、痢疾的是
上巨虚
[单选题]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主要体现在
肺气肃降以助大肠之传导
解析: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肺主宣发,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气、司呼吸,通过肺的宣发,把清气布散全身,内脏腑,把浊气肃体外。呼气是肃浊气的主要途经。另外肺外合皮毛,通过气门散气,调节呼吸,同时也通过大肠传导输化将浊气(矢气)肃外。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阴虚胃痛的主症
口不渴
解析:胃痛胃阴亏耗证,主证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