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自身调节
题目:在缺乏甲状腺激素的情况下,甲状腺本身可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解析:甲状腺能根据血碘水平,通过自身调节改变摄取碘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血碘开始增加时即可诱导碘的活化和甲状腺激素合成;但当血碘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反而抑制碘的活化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这种过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效应称为碘阻滞效应,即过量碘抗甲状腺效应。但当碘过量摄入持续一定时间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反而又重新增加,即发生“脱逸”现象,可避免过度抑制效应。相反,当血碘水平降低,甲状腺“碘捕获”机制增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也增强。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02、2005)肺组织切片检查,光镜下见细支气管上皮脱落,腔内及周围肺泡腔内亦有多少不等的脓性渗出物,应诊断为
小叶性肺炎
解析:镜下:①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②病灶区的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和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和纤维素。③病灶间的肺组织大致正常,也可呈代偿性肺气肿。肉眼观察病变呈灶状分布,以两肺下叶、背侧较为常见。病灶直径多为1cm左右(相当于一个小叶范围),形状不规则,呈灰黄色,严重者病灶融合成大片,称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单选题]女,29岁,体重60kg。烧伤后2小时入院。查体:BP86/63mmHg,心率130次/分,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口感明显,双下肢(包括双足、臀部、双大小腿)及会阴区布满大小不等的水疱,小部分创面呈灰黄色,无水疱。伤后8小时内补液应为
3100ml
解析:根据烧伤后补液的原则和公式应该补液3100ml。
[单选题]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
胎先露
解析: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最先进入骨盆入口平面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曲线为骨盆轴;胎儿在宫内的姿势称为胎姿势;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单选题]痈最常见发生的部位是
背部
解析:痈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是多个邻近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以中、老年发病居多,部分病人原有糖尿病。好发于皮肤较厚的部位,如项部、背部。故选B。
[单选题]心力衰竭并发心房扑动时首选
快速洋地黄制剂
解析:心衰伴有心律失常:无症状性、非持续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不主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衰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基本治疗是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事件。心房颤动降低心室率最常用的药物是地高辛,安静时心率控制在80~90次/分。β受体阻滞剂对运动后心率的控制优于洋地黄,且对心衰的病程有良好作用,中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80—90次/分。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抑制心肌功能,增加心衰的危险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后心房颤动控制不满意,可采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长期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可减少各种病因心衰患者的猝死率。反复发作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应用胺碘酮,有猝死、室颤或持续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植人心脏转复除颤器。
[单选题](2002)组成多聚核苷酸的骨架成分是
戊糖与磷酸
解析:核酸也称为多核苷酸,是由数十个以至数千万计的核苷酸构成的生物大分子,也即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子由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磷酸3种分子连接而成。几个或十几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分子称寡核苷酸,由更多的核苷酸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就是多聚核苷酸。在多聚核苷酸(DNA或RNA)链中,由于构成核苷酸单元的戊糖和磷酸基是相同的,体现核苷酸差别的实际上只是它所带的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