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吞噬细胞
题目:单核细胞可转变为
解析:释放至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大部分黏附于血管壁,少数随血液循环,转变成吞噬细胞。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MCV、MCH、MCHC、RDW均正常可见于
急性失血
解析:急性失血时MCV、MCH、MCHC、RDW均正常。
[单选题]不属于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剂特点的是
只需在酸性环境中即可进行
解析:直接化学发光剂能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不需要催化,发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号,可易直接碱性介质中进行化学发光反应。
[单选题]血浆白蛋白正常参考值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35~50g/L
解析: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白蛋白正常值也不相同,不同阶段白蛋白正常值范围如下:①新生儿白蛋白正常值范围:28~44g/L②14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38~54g/L③成年人白蛋白正常值范围:35~50g/L④60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34~48g/L。
[单选题]胰液的pH为
7.4~8.4
解析:胰液一般是指人体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一种无色无臭pH为7.4~8.4的碱性溶液。
[单选题]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形态学检查法缺点不包括
特异性较差
解析: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形态学检查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应用,缺点是需要肉眼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重复性、准确性较差。
[单选题]目前临床上推广使用的交叉配血方法为
聚凝胺法
解析:聚凝胺法配血法:可以检出IgM与IgG两种性质的抗体,能发现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几乎所有的规则与不规则抗体,故本法已逐渐推广使用于临床。
[单选题]下列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叙述错误的是
纤溶系统被抑制
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使BPC减少和功能异常,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通过内激活途径发生了继发性纤溶亢进。因此E选项说法错误。
[单选题]MIC小组命名的AML-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 )
t(8;21)
解析:MIC建议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型为:M2/t(8;21);M3/t(15;17);M5a/t(11q);M4Eo/inv(16);M1/t(9;22);M2/t(6;9);M1/inv(3);M5b/t(8;16);M2Baso/t(12p);M4/+4。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的论述是正确的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均有幼稚粒细胞出现
解析:霍奇金病患者外周血可找到R-S细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可检出骨髓瘤细胞,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外周血可检出多核巨细胞,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外周血可检出多核巨细胞,但不是均可。只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均有幼稚粒细胞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