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电阻-电感延迟聚焦技术

题目:下列哪项不是数字化彩超技术

解析:电阻-电感延迟聚焦是超声探头的聚焦技术,不属于数字化彩超技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诊断最常用的超声频率范围是
  • 2~10MHz

  • 解析:超声诊断所用声源振动频率一般为1~10MHz,常用2.5~5.0MHz。

  • [单选题]人体软组织声速接近
  • 1540m/s

  • 解析:人体软组织声速接近1540m/s。

  • [单选题]关于动脉导管未闭的超声表现错误的是
  • 脉冲多普勒显示单向湍流频谱

  • 解析:动脉导管未闭超声诊断要点:胸骨旁心底部短轴切面显示肺动脉分叉偏左处与降主动脉之间有管道相通;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示主肺动脉远侧端短轴及主动脉峡部之间有异常通道;彩色多普勒显示经导管进入主肺动脉的红色为主的多色镶嵌血流束沿主肺动脉外侧上行,同时主肺动脉内侧部分为蓝色血流;双期左向右连续性阶梯状的分流频谱。

  • [单选题]超声造影剂二次谐波成像在腹部的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清晰显示腹部所有脏器的局限性占位性病变

  • 解析:组织谐波成像的临床应用:①心脏病方面,能清晰显示心内膜边缘,减少心腔内伪像,能更清晰地显示左室心尖段及侧壁心内膜,也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上的赘生物、肥厚性心肌病的心肌与心内膜。②腹部疾病方面,能清晰显示肝肿瘤、门静脉、癌栓的轮廓、内部回声,特别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界限;清晰显示胆总管管腔及管壁结构,结石息肉等。可使肾皮髓质和肾窦区的管壁结构境界更清晰。谐波成像(造影剂二次谐波成像)利用造影剂微泡在超声场作用下会发生非线性共振,从而产生大量的两倍于探头发射频率的二次谐波信号,通过选择性地接收二次谐波信号,滤除组织解剖结构的基波信号,从而提高声学造影的信-噪比,明显改善造影图像质量。

  • [单选题]提高帧频的方法有
  • 减少扫描线密度


  • [单选题]区别囊性病变与实性病变最可靠的鉴别点是
  • 边界、外形、内部回声、后方增强效应等的综合分析

  • 解析:由于囊性病变和实性病变外形、边界存在不同,同时内部均匀性也不一致,超声反射信号强弱不等。因此区别囊性病变和实性病变要根据病变的边界、内部回声、形态、后方是否有增强效应、血流情况等各种情况综合分析。

  • [单选题]人体组织、体液回声按其强度由弱到强排列,哪一项不正确
  • 血液<胆汁、尿液

  • 解析:人体组织回声强度与组织的密度及介质之间声阻抗差有关。人体组织回声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是:尿液、胆汁、血液、肾髓质、肾实质、肝脾实质、胰腺和肾中央区。

  • [单选题]彩色多普勒成像时影响帧频的因素是
  • 以上均是

  • 解析:图像的帧频公式:nTNF=1。N为组成一帧图像的扫描线数,T为发射脉冲的间隔时间(T=1/PRF),深度与脉冲重复频率成反比,n为在同一方向上发射超声脉冲多普勒的数量,F为帧频。因此,深度、探头频率、角度等会影响彩色多普勒成像的帧频。

  • [单选题]人体软组织平均衰减系数大致为
  • 1dB/cm·MHz

  • 解析:生物组织的衰减系数与组织的厚度和超声的频率有关,人体软组织对超声的平均衰减系数约0.81dB/cm·MHz,其含义是超声频率每增加1MHz,超声传播距离每增加1cm,则组织对超声的衰减增加0.81dB。

  • 推荐下载科目: 内科(正高) 胸心外科(正高) 卫生毒理(正高) 护理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临床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耳鼻咽喉科) PRK-LASIK医师、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