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如果收件人没有主营业地的,以发件人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地点

题目:下列关于合同成立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根据《合同法》第35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而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因此,D项是错误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 )。
  • 赠与

  •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客观现象。一个客观事实是否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看它是否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根据这些客观事实与主体的意志之间的关系,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称为自然事实,与主体的意志无关.如出生、死亡、时问的经过以及那些引起损害的各种自然现象;行为是受主体意志支配的法律事实,如买卖、赠与、租赁、运输、保管、拾得遗失物、侵权行为等。故本题选C。

  • [单选题]转类:指转移词类、词性的修辞格。
  •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 [单选题]一条路长400米,从距离起点192米的地方开始在路的两旁植树,每4米一棵,直至路的末端,共要植树多少棵?( )
  • 106

  • 解析:需要植树的路长为400-192=208米,每4米一段,可分为208÷4=52段,故每边要植树52+1=53棵,两旁共植树53×2=106棵。所以正确答案为A。

  • [单选题]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

  •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了刑法的任务,由原文的一系列“保卫”、“保护”、“维护”、“保障”等字眼可看出.刑法的任务主要侧重于保护层面,B项“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恰当地概括了刑法的保护功能,当选。

  • [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解析: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社会主义民主实质的根本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形式,是人民把国家的、民族的和自己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

  • 推荐下载科目: 国考公务员 警察招考 公选 农村信用社 选调生 三支一扶 国家电网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环保局考试 军队文职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