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放射性胃肠道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是
  • 正确答案 :ABCDE
  • 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

    肠黏膜下小动脉受损

    肠壁组织受损

    胶原再合成受抑制

    肠道细菌的侵入

  • 解析:1.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这些细胞在分化后失去分裂的能力并逐步移向肠粘膜表面。放射线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使肠粘膜发生特征性的急性病变。2. 肠粘膜下小动脉受后小动脉的内皮细胞以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粘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3.肠壁组织受损。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粘膜面扭曲和断理解,因此放射线产生的肠道改变可从可逆性粘膜结构改变直至慢性纤维增厚,伴有溃疡的肠管,甚至引起肠梗阻。故ABCDE正确。

  • [多选题]肝性脑病的少见病因是( )
  • 正确答案 :CDE
  • 原发性肝癌

    严重的胆道感染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 解析:肝性脑病的少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肝癌、严重的胆道感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故选:CDE。

  • [多选题]可导致瘀血的发生的常见因素是( )
  • 正确答案 :ABCDE
  • 气虚

    气滞

    血寒

    血热

    外伤


  • [多选题]诊断慢性胰腺炎时,可采用
  • 正确答案 :BCDE
  • 腹部X线平片

    腹部B型超声

    上腹部CT

    粪便苏丹Ⅲ染色

  • 解析:1.B超:可显示胰腺假性囊肿,扩张的胰管和变形的胰腺,并可提示合并的胆道疾患。2.CT: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手段,能清晰显示大部分病例的大体病理改变,根据慢性胰腺炎CT特征结合B超,3.腹部平片:可能见到胰腺的结石和钙化影;4.粪便苏丹Ⅲ染色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等。粪便中常出现大量中性脂肪。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修复学(正高) 中医内科学(正高) 职业卫生(正高) 中药学(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妇女保健(副高)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1)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颌面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耳鼻咽喉科) 初级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