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
题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根据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由( )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国务院
[单选题]假设某市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人口数为20万,零售商业机构数为500个,则该市的商业网点分布密度为( )。
5个/平方公里
解析: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强度相对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2版)》的第68—69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根据题意,
[单选题]平均指数是通过某项指数加权平均而成的,该项指数是( )。
个体指数
[多选题]依照统计法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以下职权:( )。
统计调查
统计报告
统计监督
[多选题]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等于( )各项之和。
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解析:解析:收入法(也称分配法)增加值是指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即根据生产要素经过生产过程所应得到的收入额计算增加值,反映增加值的价值构成。收入法增加值由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单选题]我国“十一五”期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水平为( )。
2.33万元/人
解析:(3)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时间序列的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2版)》的第92—93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不论是相对指标动态数列,还是平均指标动态数列,都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对比构成的。因此在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先分别计算出这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进行对比,求得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用公式表示为:
[单选题]统计法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不得( )。
迟报、拒报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