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结节型肝癌
题目:男,45岁。有慢性乙肝病史10年。血AFP慢性升高。腹部B超发现肝内有3个结节,最大直径分别为0.5cm,0.7cm,1.2cm。周围肝组织明显的肝硬化改变。术后病理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其分型属于
解析:结节型肝癌呈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5cm,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不如块状型清楚,常有肝硬化。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给一术后病人输血10分钟,病人诉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部剧烈疼痛、心前区压迫感。血浆游离血红蛋白30mg/dL,应诊断为
溶血反应
解析: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DIC表现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管内溶血。本例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部剧烈疼痛则可诊断为溶血反应。答案为A。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多见于稀有血型不合、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再次输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非溶血性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为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等。
[单选题]急性腹痛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不可应用
吗啡
解析:急性腹痛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用止痛药有可能导致掩盖病情,禁止使用吗啡
[单选题]男,28岁,少尿、水肿、呕吐1月余,7岁时曾发现尿蛋白阳性。血压180/120mmHg,尿蛋白(++++),红细胞5~10/HP,白细胞3~5/HP,BUN30mmol/L ,血肌酐860μmol/L ,血红蛋白65g/L,初步诊断为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
解析: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常在1~3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可能是有慢性肾小球肾炎,BUN30mmol/L ,血肌酐860μmol/L ,血红蛋白65g/L提示肾功能不全。
[单选题]男,63岁。突发腹痛,停止排气排便1天,既往曾因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T37.8℃,P100次/分,BP100/80mmHg,全腹压痛、反跳痛(+),立即做腹部X线平片检查见多发气液平面。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该患者下一步首选的处理是
立即手术探查
解析:起病急,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膜刺激征阳性,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腹部X线平片见多个气液平面,综合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应该立即手术治疗。
[单选题]一孕妇,妊娠36周,突然发生剧烈腹痛,面色苍白。查体:血压80/50mmHg,脉搏细弱。妇科检查: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听不清,宫口开大4cm。确诊为Ⅲ度胎盘早剥,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抗休克同时行剖宫产术
解析:胎儿娩出前,胎盘剥离有可能继续加重。一旦确诊为Ⅱ度或Ⅲ度胎盘早剥,应及时终止妊娠。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应行剖宫产术。题中患者已出现休克,因此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行剖宫产术。
[单选题]目前认为对冠心病猝死有预防价值的药物为
美托洛尔
解析: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美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为Ⅰb类-钠通道阻滞药,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胺碘酮为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维拉帕米为钙通道阻滞药,故选D。
[单选题]对伴有完全性梗阻的高位直肠癌,最佳癌瘤手术方式是
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H式)
解析: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定位不精确。
[单选题]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现象是
注意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功能的主体。记忆是指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故本题选A。
[单选题]为乙类传染病而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一类传染病是
肺炭疽
解析: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