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患者发热,考虑为进食海鲜后肠道感染导致,应用抗生素并将SASP加量至4g/d,不能使用激素,以免感染播散
题目:患者女性,36岁,确诊溃疡性结肠炎3年,曾经使用激素治疗,病情平稳后以SASP治疗并逐渐减量至2g/d。3周前患者自行就诊于某中医诊所后开始服用中药并自行停用SASP。1周前进食海鲜后腹泻、便血复发,大便10~15次/日,带鲜血,血与大便相混,伴里急后重,每次排血量约5~10ml。伴腹胀、发热,最高体温38.9℃。查体:体温38.6℃,贫血貌,心率116次/分,心肺查体无其他异常发现。腹软,略膨隆,全腹压痛,左下腹反跳痛,肠鸣音弱,0~1次/分。
解析: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重症病例常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状,为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吸收引起,糖皮质激素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特别是适用于重度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胆碱能药物或阿片制剂诱发中毒性巨结肠,患者腹胀,肠鸣音减弱,做结肠镜检查时应警惕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生。地芬诺酯(苯乙哌啶)抑制肠道蠕动,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使用有发生中毒性巨结肠可能。病情严重需禁食并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大便次数多,需注意肠道排钾导致低血钾出现。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以下关于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EMR术和ESD术适应证叙述正确的是( )
无淋巴结转移的黏膜内胃癌可行EMR术
不伴有溃疡且<2cm的Ⅱa病灶可行EMR术
分化型腺癌,浸润深度限于黏膜层,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不论病灶大小,可行ESD术
分化型腺癌,浸润深度已达黏膜下层浅层,但不合并溃疡,病灶直径<3cm者可行ESD术
解析:一般认为EMR适应证为:①超声内镜证实的无淋巴结转移的黏膜内胃癌;②不伴有溃疡且<2cm的Ⅱa病灶、<1cm的Ⅱb或Ⅱc病灶等。而ESD适应证则包括:①无溃疡的任何大小的黏膜内肠型胃癌;②<3cm的伴有溃疡的黏膜内肠型胃癌;③直径<3cm的黏膜下层肠型胃癌,而浸润深度<500μm
[多选题]支持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有
青壮年患者,有肾结核
腹胀、腹痛伴低热2周。体检:腹部触诊柔韧感,有压痛,移动性浊音(+)
腹水为渗出液,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80%~90%,细菌培养阴性,癌细胞(-);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
X线胃肠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腹膜结节活检病理:干酪性肉芽肿形成
解析:1.常见症状: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盗汗 、累及整个腹腔的腹膜炎、结核杆菌血行播散、广泛性与不定位性腹痛 、恶心与呕吐、腹膜炎、腹水 本病多数起病较缓,青壮年患者,有肾结核,但急性发病者亦为数不鲜。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蔽状态。2.腹水检查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胃肠x线检查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腹腔镜检查有腹膜广泛粘连者禁忌检查。 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血沉增快,腹腔穿刺液为草黄色渗出液,行动物接种结核菌阳性,腹部x线片发现多发性钙化灶,胃肠钡餐检查有肠结核征象时,均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和腹膜活检。故全选。
[多选题]幽门螺杆菌含有丰富的( )
尿素酶
氧化酶
解析:Hp生长缓慢,通常需3~5天,才能形成针尖状小菌落(0.5~1.0mm)。能产生尿素酶、过氧化氢酶、脂酶、磷脂酶。细菌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干燥及热均很敏感,多种常用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
[单选题]患者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咽干舌燥,烦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 )
阴虚感冒
[多选题]下列哪些皮肤黏膜的表现是诊断肝病的重要线索
蜘蛛痣
瘀斑、瘀点
肝掌
解析:皮肤黏膜的表现如色素沉着、 黄疸、 淤点、淤斑、 蜘蛛痣、 肝掌等是诊断肝病的重要线索.C错误不是减退,是沉着。
[单选题]内伤咳嗽治宜( )
扶正补虚,祛邪止咳
[单选题]喘证的发病部位主要在( )
肺、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