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公司、企业等单位的资金使用权
题目: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 )。
解析: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修订于( )。
1934年1月
解析:解析:1934年1月的全国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对《宪法大纲》做了某些修改。
[单选题]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 )。
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解析:解析: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则是危害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者物。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能够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具有这种法律属性;其二,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题中的选项C和D并不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区别表现。
[单选题]根据《继承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能够作为遗产的是
金钱债权
[单选题]危害社会的行为表现形式一般有
作为与不作为
[单选题]清朝朝审审理的案件,主要是( )。
斩监候、绞监候的案件
[单选题]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
演绎推理
解析:解析: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实质推理两大类。形式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其典型表现为三段论推理。本题即是一个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其中刑法关于贪污罪的规定是“大前提”,甲贪污公款15万元是“小前提”,法院依法作出的甲构成贪污罪的认定是“结论”。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知识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原则的推理。实质推理又称辩证推理,是指当作为推理前提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的推理。
[多选题]共同犯罪的行为形式可以是( )。
作为和不作为共同实施
作为和作为共同实施
不作为和不作为共同实施
解析:解析:共同犯罪的行为之间可以存在分工,双方的行为表现,性质不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