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低 过量钙、镁离子可抑制溶血反应 补体的溶血活性与试验中反应体积成反比 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增高,补体活性下降

题目:关于CH50试验的方法学评价,下列正确的是 ( )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向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
  • PT


  • [单选题]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重要因素是
  • 电解质、pH和温度

  • 解析:①电解质: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若溶液中无电解质参加,仍不出现可见反应。②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合适的pH环境中进行。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因此每种蛋白质都有固定的等电点。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加速分子运动,抗原与抗体碰撞机会增多,使反应加速。一般为15~40℃,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每种试验都有其独特的最适反应温度要求。此外,适当振荡也可促进抗原抗体分子的接触,加速反应。

  • [单选题]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
  • 22℃±2℃,水平振荡

  • 解析:血小板的保存要求22℃±2℃,水平振荡。室温、静止或低温,都会激活血小板,发生聚集黏附,使血小板质量受损。

  • [单选题]浓缩血小板在20~24℃的温度下,保存期为
  • 7天


  • [单选题]ELISA板国际通用的标准板形是
  • 8×12的96孔式


  • [多选题]以下关于MBL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能水解C4和C2分子

    是一种钙依赖性糖结合蛋白

    是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期蛋白

    能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


  • [单选题]下列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铁增加,细胞外铁减少

  • 解析:本题要点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导致的一种全血减少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贫血、出血和反复感染,无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其贫血多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伴有有核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由于病情进展缓慢,起病时多无骨髓衰竭的表现,甚至可见红系增生和巨幼变;此后骨髓显示增生明显低下,脂肪增多,仅见分散的生血岛(增生灶)。急性再障中血红蛋白下降较快,而慢性再障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平行下降,多为中度贫血。由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也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故临床上再障要与之相鉴别,骨髓铁染色是两者间主要的鉴别手段。再障时细胞内铁多正常或超出正常范围,细胞外铁增加;PNH时细胞内铁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如。

  • [单选题]具有典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的是"M"成分的
  • IgG型

  • 解析:经血清和尿免疫电泳,可将"M"成分分为7型。其中①IgG型约占70%,具有典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②IgA型约占23%~27%,有火焰状瘤细胞;③IgD型含量低,多见于青年人;④IgE型罕见,易并发浆细胞白血病;⑤轻链型约占20%,尿中出现大量本-周蛋白,而血清中无M成分;⑥双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型约占20%;⑦不分泌型约占1%,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B-J蛋白。

  • [单选题]既能产生IL-2,又具有IL-2R的细胞是
  • T细胞

  • 解析:T细胞既能产生IL-2,又具有IL-2R。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眼科学(副高) 骨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8) 精神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40)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营养学中级职称(代码:382)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药学类) 临床执业医师 护士资格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