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遗传、人格特征

题目:下列哪项是自杀的素质因素

解析:Mann等提出了一个应激一素质自杀行为模型,应激因素包括精神障碍、物质滥用、负性生活事件或家庭危机等,素质涉及遗传、人格特征等。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应激与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有关依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依恋是消极的,不利于婴儿的发展

  • 解析:依恋是婴儿与重要的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感情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般产生在母婴之间,不同的儿童可能有不同的依恋方式,同时依恋的性质可随成长而有所变化,如在12个月时是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到了18个月可建成安全型依恋模式。缺乏正常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婴儿健康的发展,只有正常的依恋才能促进健康的发展。

  • [单选题]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和弗洛伊德的区别在于
  • 是否承认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 [单选题]一使用氯丙嗪的患者从床上突然起来后晕倒,测血压为80/50mmHg,此时应立即
  • 头低脚高位卧床

  • 解析:氯丙嗪肌肉注射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治疗的初始几天。患者由坐位突然站立或起床时可以出现晕厥无力、摔倒或跌伤。嘱咐患者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缓慢。处理:让患者头低脚高位卧床;严重病例应输液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升压,禁用肾上腺素。

  • [单选题]下列关于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大多发病于7~12岁

  • 解析:此题考点为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tics),为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面部,如眨眼、耸鼻、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和耸肩等。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症状,如清嗓、咳嗽、吼叫、嗤鼻、犬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发声。也可见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抽动,如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部分患者的抽动始终固定于某一部位,另一些患者的抽动部位则变化不定,从一种表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例如,开始为眨眼,持续一、两个月后眨眼消失,继之以斜颈。还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症状,如有皱额.斜颈和上肢抽动等。这类抽动障碍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男性为多。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一年。

  • [单选题]医师经注册后,应当按照以下注册的内容执业
  • 执业范围,执业类别,执业地点


  • 推荐下载科目: 放射医学(副高) 口腔内科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副高) 疼痛学主治医师(代码:358) 护理学主管护师(代码:368) 输血技术(师)(代码:214) 中医执业医师 CT医师 乡镇执业助理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