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题目:骨折的治疗原则是
解析: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康复训练。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力量。故选A。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41岁,诊断全心衰竭6年,发热、咳嗽咳痰10天,心跳加快2天收住院。应用洋地黄1周后,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应该考虑中毒可能并暂停给药
房颤心律变为规律
[单选题]患者,男,39岁,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收入住院,术后放置T管,术后何时拔管?
2周
解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常规2周拔出T管。
[单选题]将多个护理诊断排列优先顺序时,其次优问题是
在护理过程中,可稍后解决的问题
解析:按排列优先顺序分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次优问题是指与此次发病关系不大,不属于此次发病反应的问题,可以稍后予以解决。
[单选题]为了切实做到尊重病人自主性,医生向病人提供信息时要避免
诱导
解析: 医生在向病人提供信息时,要注意其真实性、科学性、通俗性,以利病人正确的理解。诱导,完全有可能将提供的信息曲解,偏离,是应该避免的。
[单选题]患者,女性,30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入院,医嘱予基础代谢率检查,护士指导患者检查要求静卧空腹的标准是
禁食12小时,睡眠8小时以上
解析:基础代谢率检查检查前:事前空腹12-14小时,睡眠8小时以上,且上一餐应清淡、不过饱,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影响。先测基础体温,以排除体温的影响(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13%左右)。 检查时:(1) 保持清醒、平静,以排除高级神经活动紧张的影响。 (2) 平卧并全身放松半小时以上再测量,以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3) 室温保持在18-25℃(最好20℃),以排除外界温度的影响。不适宜人群:没有
[单选题]患儿女,10个月。母乳喂养,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小儿生长发育良好,家长询问小儿断奶的最佳月龄,正确的是
10~12月
解析:小儿一般于出生后10~12个月完全断奶,此时为最佳时间,所以D是正确答案。根据题意A、B 直接排除。断奶后通过添加辅食可满足小儿生长发育需求,所以E错误。
[单选题]患者女,30岁。表现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个话题未完又转入另一个话题,此患者的精神症状属于
思维奔逸
解析:思维奔逸是一种兴奋性的联想障碍,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患者联想加速,思潮澎湃,新的概念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涌现出来。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此时患者思维进程虽然快,但方向却不固定,易受环境影响而离开主题,转移到新接触的事物上去。多见于躁狂症。故选B。解题关键:思维奔逸特点是思维快,方向不定。
[单选题]患者,男,38岁,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入院第2天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继而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该患者最可能出现了何种并发症
肺栓塞
解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症包括感染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液高凝状态形成静脉栓塞,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为肺栓塞特征性临床表现。
[单选题]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原体是
链球菌
解析:急性肾炎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前2~4周往往先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表现为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或皮肤感染等病史,人体内细菌本身及其产物有抗原作用,能刺激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到一定程度时,抗原及已产生的抗体在身体内相互发生反应,产生结合物,被血液带到肾脏,就会使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急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