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

题目:关于血清标本的采集方法,正确的是

解析:1.采集血清标本时,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采血不畅时不可挤压血管,避免血细胞破坏,影响检查结果。2.采血时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抽取血清标本应将血液注入干燥试管,避免震荡。3.血清(非抗凝血):采血后标本于 22~25℃(室温)15~30min 后可自行(自发)完全凝固,禁用木棍和玻棒等剥离凝块,冷藏标本凝集较慢,加促凝剂者凝集加快(不可放入抗凝剂)。4.标本采集后须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故答案为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脉压增大常见于的疾病是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解析: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二者之间的差,当大动脉硬化血管的缓冲能力降低时,就会出现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的情况。引起脉压差过大的常见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与高血压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故答案为C。

  • [单选题]中凹卧位需将床头及床尾抬起的角度分别为
  • 10°~20°,20°~30°

  • 解析:中凹卧位应抬高患者头胸部10°~20°角,抬高下肢20°~30°角。

  • [单选题]患者,女,62岁,因“油腻饮食后腹痛半年”入院,今晨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术”,术后患者最容易发生下列哪项并发症
  • 内出血

  • 解析:PTC是一项有创性的检查,术后可能发生胆瘘、出血等并发症。

  • [单选题]发绀是由于
  •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 解析:发绀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更明显,贫血者则发绀不明显或不出现。故本题选D。解题关键: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口唇、指甲出现发绀,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

  • [单选题]正常分娩胎膜破裂的时间一般是
  • 活跃期

  • 解析:正常分娩时,破膜多发生于宫口近开全时。而活跃期是指从宫颈扩张3cm至宫口开全10cm。

  • [单选题]患者,男,24岁,平卧患肢抬高70°~80°,持续60秒,若出现麻木、疼痛、苍白或蜡黄色,提示
  • Buerger试验阳性

  • 解析: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运动):平卧,下肢抬高70°~80°(上肢则伸直高举过头部),持续60秒,若出现麻木、疼痛、皮肤呈苍白或蜡黄色,提示存在肢体动脉供血不足。再将下肢自然下垂于床缘以下(上肢自然下垂),正常人皮肤色泽可在10秒内恢复正常。若超过45秒且皮肤仍不能复原,则进一步提示患肢存在动脉供血障碍。

  • [单选题]以下法规性文件,法律效力最低的是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解析:《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对其他选项,法律效力最低

  • [单选题]患者,女性,20岁。游泳后出现腰疼、发热,T 39℃,尿频、尿急、尿痛,查尿沉渣白细胞>5/HP,此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 急性肾盂肾炎

  • 解析:患者于游泳后出现以上症状,因此推断为急性发病,故而排除A、C。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发病特点为:尿异常、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等,故不选B。隐匿性肾炎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轻度蛋白尿和(或)复发性或持续性血尿,故不选E。患者有腰痛、全身感染症状、尿中有白细胞,符合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特点,故而正确答案为D。解题关键:急性肾盂肾炎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主要临床表现:尿路刺激症状,全身症状,包括恶寒发热、乏力、恶心等,局部疼痛症状。

  • [单选题]患者,男,53岁。诊断为“大量心包积液”治疗给予安置心包引流管,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 若心包引流液小于50ml/d,则可以考虑拔出心包引流管

  • 解析:心包引流管拔管的指征是:①体温和白细胞正常;②X线及超声波检查证明前纵隔及心包内没有积液征;③肝不大,静脉压不高;④引流量减少达每日不超过10ml;拔管之后可改为开放引流,之后每3~4日退出引流管1~2cm,直到完全拔除。

  • 推荐下载科目: 疾病控制(正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 核医学技术(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中医外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 住院医师规培(推拿科) CT技师 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