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A报社刊登甲投稿的照片一幅,丙以照片侵犯自己肖像权为由,以A报社为被告,诉于法院
题目:以下案件中,确定当事人正确的是:( )
解析:B。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1993年12月30日,某村一组将连坞山杉木幼林(人工林)承包给村民陈某、李某经营,承包期限为15年。1999年,经审批砍伐一次后,杉木幼林继续留养。同年下半年,王某(同村村民)为了自己能在该山上种植山核桃树,在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及承包人同意的情况下,雇请张某和朱某等人将杉木幼林砍伐,并开垦连坞山,种上山核桃树苗。经林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鉴定,砍伐杉木幼林19亩,计1425株,直接经济损失4275元。对本案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王某的行为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解析:参见《刑法》第345条第2、4款的规定,王某未经批准,擅自砍伐林木,已达数量较大的起点,应定滥伐林木罪。从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来分析,该题
[多选题]第 24 题 对下列哪些情形,赔偿委员会可以组织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进行质证?( )
对侵权事实、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争议较大
对赔偿方式争议较大
对赔偿数额争议较大
对是否属于因公民自残致使损害发生的情形争议较大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第14条。
[多选题]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过程中不能回避利益关系的矛盾,下面关于法律调节利益关系矛盾的基本准则的论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在中国,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因为个人和社会是内在地统一的,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是可以相互代替的
面对多数利益和少数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时,立法者应该立足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先兼顾各种利益,再确定哪个优先
在现阶段的中国,快速发展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是社会的主要课题,所以立法者在调整利益矛盾时主要考虑效率即可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调节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是独一无二的、最佳的
解析:【考点】本题考点是利益这个法律价值问题。
【解析】调节利益矛盾基本准则有: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多数利益和少数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善于选择最佳方案;由此可见B项是正确的。虽然社会本身是人的社会,个人和社会是内在统一的,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只是在发生矛盾时,在兼顾的基础上使个人和集体利益服从社会和国家利益,可见A项是错误的。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效率一般占主导地位,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但必须考虑包括公平在内的道德因素,仅顾效率而不顾公平,会出现严重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所以C项是错误的。调节利益关系有各种解决方案,一般不会存在独一无二的最佳方案,所以D项存在只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将问题绝对化,所以也是错误的。
[多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自治区的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立法权限规定的知识。
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作为一个行政区域享有的是本区域的立法权,而不是国家立法权。另需注意的是,虽然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并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因此,如果以后出题可能这样问: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在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后生效,则这样的叙述是错误的。而与此相区别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则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仅举一例,更多的还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法律,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行使自治地方的立法权,即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此,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立法权而不是民族立法权,故选项D表述错误。
[多选题]以下有关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的表述错误的是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解析:D,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