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乙跳人河中救起落水儿童

题目:下列属于无因管理的是( )。

解析:C[解析]无因管理是指当事人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一次围棋比赛中,参赛选手陈华不时地挤捏指关节,发出的声响干扰了对手的思考。在比赛封盘间歇时,裁判警告陈华:如果再次在比赛中挤捏指关节并发出声响,将判其违规。对此,陈华反驳说,他挤捏指关节是习惯性动作,并不是故意的,因此,不应被判违规。
  • 在围棋比赛中,只有选手的故意行为,才能成为判罚的根据

  • 解析:加强型题目。陈华用“挤捏指关节是习惯性动作,并不是故意的”来反驳裁判的违规判罚。B项说明选手的故意行为是判罚的必要条件,而陈华的行为不是故意的,因此不应该被判违规,很好地支持了陈华的反驳;A项对手的行为不能成为自己违规的借口;C项对手不对陈华的干扰提出抗议,不代表裁判不能做出判罚:D项也与是否进行判罚无关。故答案选B。

  • [单选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
  • 有权撤销,无权改变

  • 解析:根据《宪法》第67条第8款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故选B硕。

  • [单选题]现将3个相同的红球和4个相同的白球排成一列,要使红球各不相邻。则有多少种排法?
  • 10

  • 解析:要使红球各不相邻,则只需要把3个红球插入4个白球所形成的5个空档中即可,有C53=10种排法。

  • [单选题]从一般意义上讲,当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发生冲突时,下列选项中首先应当被采用的是( ).
  • 通过宪法解释的方法解决冲突与矛盾

  • 解析:该题考查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法。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与制宪者主观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宪法规范难免与现实生活发生冲突。为了确保宪法的权威性与稳定性,不宜使宪法规范大起大落。所以首选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就是采取宪法解释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不变更宪法规范的前提下.使宪法的文本意思适合发展了的社会现实。当宪法解释不能解决冲突时,则采取宪法修改方式,当然宪法修改也是存在一定界限的。

  • [单选题]紧急避险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包括( )。
  • 符合社会公德

  • 解析:除选项D外,ABC三个选项均为构成要件。

  • [单选题]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
  • 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 解析:B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可见,A项和D项符合权利能力的定义,是正确的。又因为公民的权利能力作为一种资格,只是一种可能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想实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必须还得具有行为能力;而行为能力不能与生俱来,其取得需要满足法定条件,所以C项也是正确的。B项错误,权利能力虽然与生俱来,但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之分,前者是所有公民均具有的、取得共勉法律资格的基本条件,而后者是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法律资格,这种资格并不是所有公民都同等享有的。例如,在婚姻法律关系中,缔结婚姻的权利能力就只有达到法定婚龄的人才享有,且因性别、是否有禁止性疾病而不同。故B项为应选项。

  • [多选题]法在与相近的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政策等)相比较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特殊象征和标志有哪些?( )
  •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o⊙)

    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 解析:BCD法的特征是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但道德、宗教、政策也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 [单选题]2003年4月,SARS肆虐。有人向疫情防疫部门报告陈某从疫区返乡,但未进行医学隔离观察,陈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防疫部门遂派工作人员来到陈某家,要求对其进行隔离观察。此时。陈某的妻子李某、母亲何某、哥哥陈大、陈二将防疫工作人员围住,不让对陈某进行隔离,并说:“陈某没有病,就是有病,死也要死在家里。”工作人员要进行强制隔离时,陈大、陈二、李某拿出铁锹、锄头等农具进行阻拦,使得防疫工作拖延达2小时之久,并将工作人员魏某打成轻伤,造成极坏的影响。陈大、陈二及李某的行为构成( )。
  • 妨害公务罪

  • 解析:根据《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妨害公务罪包括四种情况:(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盼解释》(法释[2003]8号)(2003年5月14日)第8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的,依照《刑法》第277条第1款、第3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本案发生的时间正是突发传染病爆发的时期,防疫工作人员依法行使强制隔离、强制治疗的时候,陈大、陈二、李某使用暴力手段对防疫工作进行阻拦,并将防疫工作人员魏某打成轻伤,使防疫工作拖延达2小时之久,其行为构成了妨害公务罪,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如果行为人在妨害公务时使用暴力造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伤,同时触犯了故意伤害罪的,则按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即按故意伤害罪论处。本案中,陈大、陈二和李某的行为只造成了魏某轻伤,还是按妨害公务罪一罪处罚,所以不选C。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对象是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秩序,且限于聚众扰乱的方式,所以选项B不正确。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犯罪主观是过失,而妨害公务罪的主观要求是故意,本案行为人是明知防疫人员在执行防疫职务,而使用暴力手段进行阻碍,主观上是故意,所以选项D也是不正确的。

  • 推荐下载科目: 国考公务员 警察招考 政法干警 村官 公选 省考公务员 选调生 国家电网 执法资格 军队文职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