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手术治疗
题目:男性,32岁,系复发性甲亢病人,现药物治疗6个月,FT3,FT4正常,甲状腺Ⅱ°肿大,TsAb滴度仍高,且较前无明显下降,下一步的治疗应选择
解析:手术适应证①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尤其是用药时间长达2年以上而无效的患者;②甲状腺肿大明显,特别是有结节性的或有压迫症状的;③药物治疗后又复发的甲亢;④有药物毒性反应,不能坚持用药的患者。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13)医学伦理学属于
规范伦理学
解析:医学伦理学属于规范伦理学
[单选题]某70岁女患者,因尿路感染于10天前开始服用氨苄西林,现出现腹泻。取标本,培养出大量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病人腹泻的机制是
菌群失调
解析: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但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念珠菌引起鹅口疮、阴道炎、肠道和肛门感染。
[单选题]去甲肾上腺素对血液循环的作用主要是
升高血压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关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生理作用的理解。去甲肾上腺素无舒张血管作用,所以答案A是错误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体内大多数血管α受体,使大多数组织器官的血管收缩,使总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B),而并非增大脉压(E)。在完整机体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由于降压反射的影响通常会出现心率减慢,故答案C是错误的。
[单选题]属于正常血糖水平的是
空腹血糖5.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
解析: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在4.6~7.8mmol/L之间。
[单选题]男,45岁。餐后上腹胀满,恶心呕吐,上腹部隆起两周,3个月前有跌跤,上腹部触及台阶史。检查:一般情况好,上腹正中膨满,可触及一个15cm×12cm略呈椭圆形,稍具囊性的肿块,轻度压痛,X线钡餐透视见胃及横结肠均向下移位,诊断应首先考虑
胰腺假性囊肿
解析:患者有腹部外伤史,胰腺损伤可能性较大。胰腺假性囊肿常在病后3~4周形成,多位于胰体尾部,大小几毫米至几十厘米,可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囊肿穿破可致胰源性腹水。本题应选D。
[单选题]李某是一糖尿病患者,甲医疗机构为其开具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处方,乙医疗机构是该处方药品的调剂机构,应妥善保存此时处方的是
乙医疗机构
解析: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单选题]关于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抑制脂肪分解和利用
解析: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分解和利用。
[单选题]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在病程早期突然发生惊厥,最可能的原因是
高血压脑病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水钠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惊厥为其表现)。
[单选题]医疗机构对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处置不包括
承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处置措施的具体应用。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对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处置措施主要是:①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②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③应当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