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题目: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

解析:《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故本题选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腹腔空腔脏器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腹膜炎

  • 解析:多数腹部损伤同时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导致死亡;空腔脏器受损伤破裂时,腹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因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威胁生命。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处理,是降低腹部创伤死亡的关键。故本题答案为B。

  • [单选题]关于胺碘酮韵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不影响心率

  • 解析:胺碘酮口服后4~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约1个月可达稳态血药浓度,4~5天作用开始,5~7天达最大作用,停药后作用可持续8~10天,偶可持续45天。药理作用:①对心脏多种离子通道,如钠、氯、钾均有抑制作用,可降低窦房结、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明显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②可非竞争性抑制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扩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肌耗氧量。临床应用: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房扑、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都有效。胺碘酮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要少,包括:①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以下)、一过性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②房室传导阻滞;③偶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以Q-T间期延长。故C项错误。

  • [单选题]女,16岁。低热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3天,来诊当日发现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ALT860U/L,TBil120μmol/L。出生时曾注射乙肝疫苗。本病的病理特点不包括
  • 假小叶形成

  • 解析:假小叶形成为肝硬化的典型病理表现,此患者年龄为16岁,不可能出现肝硬化。

  • [单选题]按照《献血法》的规定,表述错误的是
  • 血站应当义务无偿为患者提供血液

  • 解析: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血站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的设立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故选C。

  • [单选题]下列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解析:贫血可按红细胞的形态(即指血常规检测时MCV、MCH和MCHC的大小)进行分类,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指血常规检测时MCV、MCH和MCHC均在正常范围,即为正常细胞(MCV、MCH正常)正色素(MCHC正常)性贫血,因而只有急性失血性贫血时为正常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单选题]心尖区触及舒张期震颤提示存在
  • 二尖瓣狭窄

  • 解析:震颤的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流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时产生旋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提示二尖瓣狭窄。

  • [单选题]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在
  • 第二级预防

  • 解析: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故本题选B。

  • [单选题]2008年12月3日9点,某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接到县级人民政府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该政府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最迟期限是
  • 2008年12月3日11点

  •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了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所以最迟应当是11点。故选B。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外科(正高) 眼科(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输血技术(正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心血管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4)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内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骨伤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