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DEF
AFP Hepa-Ⅰ GPC-3 Arg-1
题目:男性,53岁,主诉小便颜色变深1个月、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入院。无发热和寒战,无腹痛和腹胀。当地超声检查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弥漫性病变"、查TB250.1μmol/L,DB178.5μmol/L。患者有乙肝病史6年。
解析:6.AFP是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磷脂酰肌醇蛋白-3(GPC-3)在肝癌细胞呈阳性表达,在AFP阴性的HCC中也可呈阳性;Hepa-Ⅰ是肝细胞的特异性抗原,HCC中通常表达阳性;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是HCC的一个敏感和特异性标志物,其在HCC细胞质和细胞核定位视为阳性。CK-19/CK-18通常在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或胆管癌中表达阳性;Syn和CgA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而HMB45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标志物。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45岁。食欲减退、乏力1年。Hb90g/L,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示峰底增宽的双峰图形。最可能的病因是
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
[单选题]阵发性腹痛常见于( )
机械性肠梗阻
解析:阵发性腹痛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单选题]腘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血栓脱落,远端肢体缺血
解析:腘动脉瘤远端栓塞和发生破裂出血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其中因动脉瘤内血栓闭塞或因瘤腔内层状血栓脱落栓塞胫,腓动脉引起下肢缺血最为常见,本题答案选择B。
[多选题]有关补体的描述正确的有
是糖蛋白
是抗体发挥溶解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具有酶原活性
[单选题]男性,7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温37.2℃,巩膜无黄染,上腹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可能为
胆道蛔虫病
解析: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符合胆道蛔虫病的表现。
[单选题]女,35岁。乏力、巩膜黄染1年。含铁血黄素尿试验阳性,自身溶血试验示自身溶血增强,加入葡萄糖孵育后溶血不能纠正,加入ATP后溶血纠正。最可能的病因是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单选题]发绀伴有杵状指可见于
先天性心脏病
[单选题]为确保控制性降压时成年病人的安全,平均动脉压应不低于
50mmHg
解析:控制性降压时,平均动脉压不宜低于50mmHg。
[单选题]脾切除多数病人溶血程度明显减低,可减少输血量的疾病是(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解析: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脾切除脾切除治疗可使病人长时间地控制贫血 由于出生后前几年在无脾状态下有发生严重败血症的危险,故患者行脾切除术至少要5~10岁后。脾切除术可使预后改善,但并不能纠正溶血状态 在术前需要输血者,术后则可能不需要输注 较年轻儿童经过快速的造血生长“追赶”期 运动耐受性改善。尽管不能完全排除再障危象的发生的可能 但发生后常较轻 术后经过改善初期后,Hb可能逐渐降低。病人术后网红细胞数量增加时 说明不完全代偿性溶血过程持续存在。在选择病人行脾切除术时,红细胞生存期及脾脏血容量的术前评估意义不大 因为部分病人肝脏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脾脏似乎破坏缺陷更严重的红细胞 总之,贫血越严重,则脾切除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