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违反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监督管理的规定,情节一般
题目: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何种情况下不应撤销缓刑?( )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形之一,就应当撤销缓刑:(1)犯新罪;(2)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从本题来看,只有选项C不属于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非眚与眚
解析:解析:《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及有大罪,非终,及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根据这条规定,“眚”和“非眚”为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凡属故意犯罪,即使罪行较小,也要从严惩处,如属过失犯罪,虽然罪行比较严重,但却可以从轻给予减刑处治。
[单选题]当合伙债务与合伙人个人债务并存时,合伙人承担责任的方式是( )。
合伙人投入合伙的财产优先偿还合伙债务,合伙人其他个人财产优先偿还个人债务
解析:解析:在合伙债务与合伙人个人债务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债务的清偿采取“双重优先”原则,即合伙人投入到合伙中的财产优先用于偿还合伙债务,合伙人的其他个人财产优先用于偿还合伙人的个人债务。BCD是错误的,只有A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法律与道德是由一定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 )
错误
解析:解析: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意识的总称。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点在于:第一,它评价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包括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等;第二,它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
[单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免除处罚的情节是( )。
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量刑情节。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