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民法
题目:一般而言,《著作权法》属于下列哪一个法律部门?( )。
解析:B《著作权法》调整的是著作权法律关系,保护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相关的权益,属于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应属于民事法律。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08年全国自然灾害的救济费占民政事业费支出的百分比为( )。
28.4%
解析:2008年全国自然灾害救济费为609.8亿元,占民政事业费支出的比例为:609.8÷2146.5×100%≈28.4%,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多选题]赵某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儿子,认为自己是大义灭亲。其行为( )。
构成故意杀人罪
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解析:CD【解析】赵某将自己的有罪行为误认为是无罪,属于法律认识错误。对于法律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对行为的定性。
[单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
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一“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色彩。
[单选题]相比美国人,中国人一直生活得______,总是在不停地积蓄,中国人在银行里存了大把的钱,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这种忧患意识、这种______的生活习惯,让中国人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谨小慎微 未雨绸缪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后面的“总是在不停地积蓄,在银行里存了大把的钱,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可知,这里表述的是中国人热衷于攒钱,生活得很保守、谨慎。据此可首先排除D项“提心吊胆”。C项“谨言慎行”指人说话办事小心谨慎,与句意不符,排除。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有备无患:事先有防备就可能避免灾祸,多用来劝勉人事前要有准备以避免祸患。这里用来形容“生活习惯”,选择“未雨绸缪”更贴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
①②③④
[单选题]一位专家曾说,不能否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曾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东西,但是氢弹的研制则完全是_______,从头摸索。当时的科研人员只清楚氢弹的基本概念。至于怎么造氢弹,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自力更生
[单选题]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在货物买卖合同关系中,其客体指( )。
交付标的物的行为
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认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在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买卖合同只是这一项法律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的交付标的物的行为以及支付价款的行为才是该法律关系的客体,而标的物的价格则是对合同标的物本身特征的描述。
[多选题]商朝时期的罪名有( ).
“颠越不恭”
“不吉不迪”
“暂遇奸宄”
解析:商代甲骨文以及其他文献资料证明,其刑法已在夏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所以荀子曾说“刑名从商”。商代的罪名已明显多于夏代,涉及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除沿用已有的罪名外,还有如“舍弃穑事”“不从誓言”“颠越不恭”“不吉不迪”“不有功于民”等罪名。对于犯罪的处罚,相应也更加具体详细。“首匿”是多见于两汉的罪名。
[单选题]回答45—48题.
“托迈”是虽保留了古猿特征但又具有了原始人类特征的疑为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
解析:“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然而“托迈”的出现,“动摇了人们原先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可知“托迈”不是东非阿法种的祖先,故A项错误;B项错误在于选项中说“托迈”是“近乎完整的……”,而文段中提到它是非完整的;“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而不是原始生命诞生的希望,C项错误;D项是关于“托迈”的正确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