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题目:以下情况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

解析:依据《刑法》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事前有通谋的,构成共同犯罪,否则构成窝藏、包庇罪。故本题答案为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
  • 社会主义司法的基本原则

  • 解析: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原则是指司法上的平等,而并非立法上的平等。

  • [单选题]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表明( ).
  • 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 解析:D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社会规范除了法律之外,还有诸如道德、习惯和宗教等表现形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它和其他类别的社会规范共同作用于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 [单选题]小明和小强从400米环形跑道的同一点出发,背向而行。当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小明转身往回跑;再次相遇时,小强转身往回跑;以后的每次相遇分别是小明和小强两人交替调转方向。小明每秒跑3米,小强每秒跑5米,则在两人第30次相遇时,小明共跑了多少米?
  • 11250

  • 解析:两人相向运动,经过400÷(3+5)=50秒相遇,之后小明转身,两人做追及运动,经过400÷(5-3)=200秒第二次相遇;接着两人又做相向运动,经过50秒相遇,再做追及运动,经过200秒相遇,以此类推,30次相遇共用30÷2×(50+200)=3750秒,则小明跑了3×3750=11250米。

  • [单选题]社会救济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无偿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保障制度。下列选项属于社会救济的是( )。
  • 国家向受灾地区群众发放财物

  • 解析:定义中的关键部分是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A项属于社会优抚,B项属于社会保险,D项属于社会福利。故C项正确。

  • [单选题]“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表明( ).
  • 外部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 解析:“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答案选B。

  • [单选题]下列何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
  •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 解析:《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因此,A、C、D错误。考生须仔细体会合同法这几种情形下具体用语的含义。

  • 推荐下载科目: 国考公务员 警察招考 政法干警 村官 公选 事业单位 选调生 特岗教师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军队文职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