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切口加压包扎
题目:男性,20岁,地震时下肢被挤压到建筑物中2天,下肢"开放性骨折伴血管损伤"。病人自诉伤肢疼痛、包扎过紧感。于第二日出现伤口"胀裂样"剧痛。体检:T39.0℃、P120次/分、R28次/分、BP95/60mmHg,神志清醒、表情淡漠;口唇苍白:大汗淋漓;体检:伤口周围肿胀明显、有明显压痛、皮肤呈紫红色、压之有气泡逸出,并伴稀薄、恶臭的浆液性或血液性液体流出。
解析:4.正确处理气性坏疽伤口的方法是广泛、多处切开引流;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切口缝合、加压包扎不利于引流,且可为致病菌创造无氧环境,不利于治疗。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使用保护具的目的是 ( )
防止坠床
防止抓伤
防止撞伤
解析:保护具是用来限制病人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病人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应用的目的是防止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病人因虚弱、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病人安全,并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多选题]家庭访视分为两种,它们是
初次访视
连续性访视
[多选题]关于胰腺癌的临床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好发年龄在40~7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90%以上为导管细胞癌
可广泛浸润周围组织、器官,较早经淋巴转移
解析: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胰腺癌半数以上位于胰头,约90%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多选题]有关直疝,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
多见于老年
呈半球形不进入阴囊
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发生嵌顿机会很少
解析:腹股沟直疝绝大多数属后天性,主要病因是腹壁发育不健全、腹股沟三角区薄弱。老年人因肌肉萎缩退化,使腹股沟管的间隙变得宽大,同时腹内各肌肉组织支持保护作用也减弱,当遇到慢性咳嗽、便秘或排尿困难而致腹内压增高时,反复遭受腹内压力的冲击,造成损伤、变薄、腹内脏器即逐渐向前推动而突出,形成直疝
[多选题]死亡后24小时后出现的尸体现象有 ( )
尸体腐败
尸僵缓解
解析: 晚期尸体现象有 尸体腐败、 霉尸、干尸、尸蜡、泥炭鞣尸等。
[多选题]甲状腺术前药物准备成功的标准包括
情绪稳定
睡眠好转
基础代谢率<20%
P<90次/分
解析:术前准备成功的标准是:①患者情绪稳定、安静和放松;②睡眠好转;③体重增加;④脉率稳定在90次/分以下;⑤BMR低于+20%
[多选题]造成各种不同骨折移位的影响因素为( )
暴力的性质、方向
骨折远侧段肢体重量
搬运、治疗不当
解析:1. 外界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2. 肌肉的牵拉,不同病理性骨折部位、由于肌肉起止点不同.肌肉牵拉造成不同方向移位.3. 病理性骨折远侧段肢体重量的牵拉,可致病理性骨折分离移位.4. 不恰当的搬运或治疗.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腓骨胫骨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
开放性骨折易造成化脓性感染
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肘窝部的血管肱动脉
解析: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1.休克 股骨干骨折、骨盆骨折及多发性骨折出血量较大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2.血管损伤 骨折断端直接损伤血管,如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肘窝部的血管肱动脉、股骨下1/3及胫骨上1/3骨折可损伤腘动脉。
3.神经损伤 肱骨干骨折可损伤桡神经,肘关节周围骨折可损伤尺神经、正中神经,腓骨胫骨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脊椎骨折可引起脊髓损伤。
4.内脏损伤 颅骨骨折引起脑损伤,肋骨骨折可损伤肺、肝、脾,骨盆骨折可损伤膀胱、尿道和直肠等。
5.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使软组织血循环障碍,肌肉、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常见于前臂和小腿骨折,主要表现: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常由骨折血肿、组织水肿或石膏管过紧引起。
6.脂肪栓塞 骨折端血肿张力大,使骨髓腔内脂肪微粒进入破裂的静脉内,可引起肺、脑血管栓塞,病情危急甚至突然死亡。
7.感染 开放性骨折易造成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以化脓性骨髓炎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