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IFN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题目:有关干扰素(IFN)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解析:干扰素 (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α-(白细胞)型、 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膝中至外踝尖是( )
  • 16寸


  • [单选题]鼻咽癌就诊时上颈部有转移淋巴结发生的几率约为
  • 60%~80%

  • 解析: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的达40%~50%左右,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达70%上下。

  • [单选题]硬腭癌骨质破坏或病变广泛者最好用 ( )
  • 手术治疗加术后放射治疗


  • [多选题]拷贝数变异的类型包括
  • 缺失

    插入

    倒位

    复制

  • 解析:拷贝数变异是由基因组发生重排而导致的, 一般指长度为1 kb 以上的基因。单个碱基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跟数量无关。

  • [单选题]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
  • 化疗

  • 解析: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困难,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是指根治性胸膜全肺切除术(EPP),仅适用于Ⅰ期病变、上皮型、病变局限在壁层胸膜者,能够具备EPP适应证的患者很少。胸膜剥脱术是姑息性手术,约80%的手术者可能有肿瘤残留,其残留部位多为脏层胸膜、膈肌、纵隔和胸壁,通常在术后还需要进行辅助治疗。目前胸膜间皮瘤的放射治疗疗效差,其主要原因与胸膜的特殊结构和肿瘤的弥漫生长有关,当照射胸膜病变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肺组织、纵隔器官和肝脏,因此化疗更多地应用于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中,其方法包括全身化疗(阿霉素、铂类、丝裂霉素、吉西他滨)和胸腔内化疗(顺铂、阿霉素)。现在一些新药已经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例如,培美曲塞和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缓解率达到45%,中位生存时间达到13.3月。

  • [单选题]与骨肉瘤预后无关的因素是
  • 是否进行放射治疗


  • [单选题]上颌窦癌的放射治疗,每天分次剂量较合理的是 ( )
  • 180cGy~200cGy


  • [单选题]晚期胃癌血道播散最常见部位是
  • 解析:晚期胃癌常经血道转移到全身各处,最常见的播散部位是肝,其次是肺、骨、脑。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烧伤外科(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中医肛肠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1)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病案信息技术(师)(代码:213) 医学临床三基(药师)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