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

附肯定条件的民事行为 已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题目:甲与乙约定,如甲的女儿考上外地大学,甲将房子租与乙。对这一民事法律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

解析:A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
  • 《十二铜表法》

  • 解析:解析: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

  • [多选题]因不满足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是( )。
  • 防卫挑拨

    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

    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

  • 解析:解析: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是指防卫人在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即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选项A、B、C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满足此条件。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晋律》规定的内容是( )。
  • 官当人律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晋律》的篇目和主要内容特点。西晋泰始年间,《晋律》(《泰始律》)颁布。《晋律》首次规定了.“准五服以治罪”制度,可见,A项表述属于《晋律》的内容。《晋律》改革了刑制,这为旧五刑向新五刑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见,C项表述属于《晋律》的内容。《晋律》在《曹魏律》18篇的基础上,增加到20篇,可见,篇目较前代增加。因此,D项属于《晋律》的内容。《晋律》还没有规定官当人律的内容,《北魏律》和《陈律》首次规定了官当人律。因此,B项符合题意,为应选项。

  • [多选题]下列情况中,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情况有( )。
  • 盗窃他人财物后,又返还财物的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的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但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的

  • 解析:解析:在A中,虽然客观上该犯罪不能进行到底,但犯罪分子主观上并不知道,自动停止犯罪,仍然属于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是犯罪中止。在B中,因为盗窃罪属于结果犯,只要盗窃他人财物的危害结果实际发生,就构成既遂,所以,虽然在事后返还财物,但仍然是既遂,不是中止,其自动返还的行为只能在量刑时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虑。在C中,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犯罪,是犯罪未遂,不是犯罪中止。在D中,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是犯罪未遂。

  • [多选题]汉律定罪量刑的原则包括
  • 亲亲得相首匿

    贵族官僚有罪先请

    尊老怜幼

    恤刑

  • 解析:ABCD

  • [单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 )行使宪法解释权。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67条第1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而其他三机关都无权解释宪法。本题还是考查各机关的职权范围。

  • [单选题]某甲犯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12年之后,因其表现良好而获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某甲故意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某甲应如何适用刑罚:( )。
  • 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 解析: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查假释和数罪并罚的选择题。(1)根据《刑法》第86条的规定,某甲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2)根据《刑法》第71条的规定,对其所犯新罪(故意伤害罪)作出判决(即9年有期徒刑);(3)确定前罪(盗窃罪)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是无期徒刑;(4)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应当适用的刑罚———无期徒刑。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初中 成考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