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法只能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但道德在法律和国家形成之前便已经出现,在法律和国家消亡以后,仍然会存在 就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而言,道德的调整范围大于法律 自然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都认为实在法不是法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题目:下面关于法律与道德的相关论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考点】本题考点是法与道德的关系。 【解析】法与道德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不同的。法只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而道德在无阶级的社会中也存在,所以A项是正确的。法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显然,道德调整的范围大于法,所以B项是正确的。关于法与道德在本质上的联系是一个法在本质上是否包含道德内涵的问题。西方法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说,以自然法学派为代表,肯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实在法只有在符合自然法、具有道德上的善的时候,才具有法的本质而成为法。一个同道德严重对立的邪恶的法并不是一个坏的法,而是丧失了法的本质的非法的“法”,因而不是法,即“恶法非法”。一是否定说,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为代表,否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正义或道德准则,而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抗的法也依然是法,即“恶法亦法”。可见,D项是正确的;C项是错误的,因为自然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在“实在法是不是法”这个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第 23 题 无业人员甲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某县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在该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时,甲向干部乙声称:“如果不给我2万元,你这次绝对没有机会。”乙为获得岗位,只好送甲2万元。关于对甲的行为的处理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

  • 解析:[考点]数罪并罚

  • [多选题]以下属于商朝刑名的有(  )。
  • 炮烙

  • 解析:B.脯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导游资格 人力资源师 教师资格 企业法律顾问 公共营养师 管理咨询师 教师公开招聘 技工类 营销师 行政执法资格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