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成束棒状小体

题目:不是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

解析: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表现为: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杜勒氏小体出现、退行性变。成束棒状小体是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异常结构,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检测血清中总抗核抗体的实验技术是
  • 免疫荧光

  • 解析:临床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并作为初筛试验。

  • [单选题]关于微生物学标本运送和保存,叙述正确的是( )
  •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 [单选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较常出现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为
  • -5/5q -,-7/7q -和+8

  • 解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35%~70%有染色体异常,骨髓细胞克隆性染色体核型改变以-5/5q -、-7/7q -、+8、20q -、-y等较为常见,此外还有11q -、13q -、17q -等。

  • [单选题]用于尿沉淀物的固定和防腐的是
  • 戊二醛


  • [单选题]常作为测定抗原抗体最适比例的方法是
  • 絮状沉淀试验

  • 解析:絮状沉淀试验受抗原抗体比例影响很大,可作为抗原抗体比例研究。

  • [单选题]出现中毒颗粒时发生毒性变化的细胞是
  • 中性粒细胞

  • 解析: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可见大小不均、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胞质空泡、Dǒhle小体、退行性变等。因此本题最佳选项是A。

  • [单选题]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酸(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
  • 340nm吸光度降低

  • 解析:本题考察辅酶的生理生化特点。NADH在340nm有吸光度,如果反应方向为NAD→NADH,则在340nm处将有吸光度的上升,反之则下降。

  • [单选题]48%~60%的患者骨髓穿刺呈“干抽”见于
  • 多毛细胞白血病

  • 解析:①多毛细胞白血病的诸多特征中包括48%~60%的患者骨髓穿刺呈“干抽”,其原因是与赘生性毛状突起相互交织及受累的骨髓内网硬蛋白量增加有关。而酸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反应,耐L-酒石酸抑制作用是本病的特征性化学染色反应。②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是浆细胞白血病骨髓中浆细胞的形态特点。③血象和骨髓象中多见篮细胞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之一。

  • [单选题]使用流式细胞仪时,被检细胞或颗粒大小一般为
  • 0.2~80μm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疾病控制(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 疼痛学主治医师(代码:358) 健康教育主治医师(代码:365) 急诊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92)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4) 放射医学技术(师)(代码:206) 住院医师规培(皮肤科) 乳腺技师 乡村医生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