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胃溃疡并慢性胃炎
题目:男性,35岁,胃溃疡史5年,3个月来上腹无规律疼痛,进食后显著,钡透:胃黏膜增粗、紊乱,胃窦见1.0cm×1.5cm龛影
解析:溃疡的直接X线征象为龛影,间接征象为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及球部畸形等。溃疡由良性演变为恶性的几率很低,估计<1%胃溃疡有可能癌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有空腹痛或饥饿痛,故B错误;幽门梗阻存在呕吐现象,故D错误;题干中钡透示胃黏膜增粗紊乱,提示存在胃黏膜炎症,考虑为胃溃疡合并慢性胃炎。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心脏触诊关于震颤的描述,哪项错误
听到杂音一定能触到震颤
解析:震颤是触诊时手掌尺侧或手指指腹感受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故A正确。瓣膜关闭不全时较少有震颤,故B正确。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故C正确。通常触诊对低频振动敏感,而听诊对高频振动敏感,对于某些低频调的舒张期杂音,可能该杂音不响亮或几乎听不到,听诊不够敏感,但触诊仍可感受到震颤,故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E
[单选题]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常见于
中暑
解析:发热是指机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分为致热源性发热和非致热源性发热。非致热源性发热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痈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中暑和安眠药中毒属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中暑最为常见。故本题答案为A
[单选题]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支气哮喘的诊断( )
支气管激发试验
[单选题]下列激素中下丘脑产生的是
抗利尿激素
解析:下丘脑视上核分泌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单选题]应用大量环磷酰胺间歇静脉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肾纤维化与肾功能恶化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损害在肾脏,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意义在于控制SLE发展,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复发。故本题答案为B
[单选题]超声心动图能测出心包积液,估计其液体量至少已达( )
50ml
[单选题]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一侧手无力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2012年6月26日
解析:《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公布执行时间为2012年6月26日。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