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效力待定
题目:被宣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其所订立的遗嘱( )。
解析:解析:被宣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间歇性精神病人所立的遗嘱是否有效,必须确定其在立遗嘱时的精神状态如何,因此其所订立的遗嘱属于效力待定的遗嘱。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甲教唆某仓库保管员乙为其提供一些仓库货物信息,后潜入仓库,盗得大批财物,销赃后分了一部分赃款给乙。甲、乙的行为性质是
两人的行为构成盗窃共同犯罪
甲是盗窃罪主犯,乙是盗窃罪从犯
解析:BC
[单选题]我国刑罚同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刑罚的本质区别在于( )。
代表的阶级意志和利益不同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的本质属性是其阶级性。刑法是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应给予什么刑罚处罚的法律,它的阶级性表现得最为鲜明。因此,我国刑罚同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刑罚的本质区别也在于其阶级性,即代表的阶级意志和利益不同。
[单选题]人们能根据法律预见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法律后果,这体现了法律规范作用中的( )。
预测作用
解析:解析: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预测作用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象为“人们的相互行为”,故选C项。评价作用最大的特点是其对象为“对他人的评价”,故排除A项。指引作用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象为“本人的行为”,故排除B项。强制作用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针对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故排除D项。
[单选题]民事法律行为( )。
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单选题]最长诉讼时效可以适用( )的规定。
延长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最长诉讼时效可以适用延长的规定,但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因此,ABD是错误的,只有C是正确答案。
[多选题]法的制定就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 )。
创制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认可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修改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解析:解析:法的制定包括创立、认可、修改、废止,这些过程自然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多选题]法对权力和权利的制约主要通过( )。
职责、义务、责任的相应规定
其他权利(权力)主体的权利(权力)或利益的制约
法的监督机制的制约
法律程序对权利(权力)行为的制约
解析:ABCD
[单选题]甲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了乙。在获取赎金后,为防罪迹败露,便杀害乙以灭口。甲的行为( )。
构成绑架罪一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杀害被绑架人的,仍以绑架罪定罪处罚。掌握绑架罪应当注意,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杀害被绑架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问题。由于《刑法》第17条第2款中没有列明绑架罪,理论上曾对此出现过不同观点,但是,2002年7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指出,《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具体的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这是特别要求考生注意的。那么,罪名如何确定?根据2003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罪名应当根据所触犯的刑法分则具体条文认定。对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其罪名应认定为绑架罪。
[单选题]甲为了赢利,大量销售毫无药效但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假药,获利1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
销售伪劣产品罪
解析:解析:甲销售的假药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构成销售假药罪,但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