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溶原性转换

题目:不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携带了β-棒状杆菌噬菌体后便可产生毒素,这种现象称为

解析: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从哪个阶段开始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 晚幼粒细胞

  • 解析:中性粒细胞从晚幼粒细胞阶段开始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 [单选题]不可以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
  • 衣原体

  • 解析:衣原体专性细胞内寄生,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

  • [单选题]经免疫产生IgG抗体的患者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 溶血反应

  • 解析:血清中经免疫产生IgG抗体,当输血再次遇到对应的红细胞抗原则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 [单选题]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 卵黄囊

  • 解析:中胚叶造血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为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

  • [单选题]有关半抗原说法正确的是
  • 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可与相应抗体发生反应

  • 解析:某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这些物质称为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 [单选题]确诊白血病的最重要手段
  • 骨髓检查

  • 解析:骨髓象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 [单选题]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 二分裂

  • 解析: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即细菌生长到一定时期,在细胞中间逐渐形成横隔,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细胞分裂是连续的过程,分裂中的两个子细胞形成的同时,在子细胞的中间又形成横隔,开始细菌的第二次分裂。有些细菌分裂后的子细胞分开,形成单个的菌体,有的则不分开,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如链球菌、链杆菌等。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超声医学技术(正高) 心电学技术(正高) 骨外科学(副高) 风湿病(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放射医学技术(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代码:35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病理科) 儿科主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