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Ⅰ型高脂血症

题目:若患者新鲜血浆浑浊,4℃放置12h以上后,表面出现一奶油样层,而下层清亮,可认为病人属于

解析:考查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及特点,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主要表现为乳糜微粒升高,此时血清学特征为过夜血浆上层为奶油状,下层清晰透明。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是( )
  • 嗜碱性粒细胞

  • 解析: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是嗜碱性粒细胞。

  • [单选题]棒状小体(Auer小体)出现可见于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解析:Auer小体是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呈紫红色的细杆状物质,它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见到Auer小体就可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单选题]羊水是金黄色,提示
  • 母儿血型不合

  • 解析:妊娠早期羊水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晚期略显混浊。母儿血型不合时,羊水中因含有大量胆红素而成为金黄色。

  • [单选题]豚鼠采血通常可采用
  • 心脏采血

  • 解析:颈动脉采血适用于绵羊、山羊等,心脏采血适用于豚鼠、鸡等,静脉采血适用于家兔、绵羊等。

  • [单选题]下列哪种抗原为沙门菌分群的依据
  • O抗原

  • 解析:沙门菌属依据O抗原分群、H抗原分型。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概念
  • 生物化学测定

  • 解析:随着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国际上在白血病FAB分型的基础上,结合其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les)特征,提出了白血病另一种新的分型方法,即MIC分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与发展,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使其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融合基因的检出更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本质,从而提出了MICM分型方案,使白血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

  • [单选题]髓外造血可发生于下列哪些情况
  • 婴幼儿严重贫血

  • 解析: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 [单选题]类白血病反应可出现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 解析: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常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骨髓象除了有粒细胞增生和左移现象外,没有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异常。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大致正常。

  • [单选题]正常关节腔积液中可见下列细胞,但除外的是
  • 红细胞

  • 解析:在正常关节腔积液中,单核吞噬细胞占0.65;淋巴细胞占0.10;中性粒细胞占0.20;偶见软骨细胞和组织细胞。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泌尿外科(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心血管内科(副高) 口腔医学(副高) 儿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营养(士)(代码:108) 护理学(护师)(代码:203) 中药士(代码:102) 放射医学(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