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后法优于前法

题目:适用下列哪种原则时,法律时间效力以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

解析: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是我国的国体。
  •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解析:解析: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它表明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单选题]国家元首不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机关。 ( )
  • 正确

  • 解析:解析:我国的国家元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对内对外代表国家,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范畴。它不是握有一定国家权力的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 [单选题]以下说法符合法律的程序性的是( )。
  • 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

  • 解析:解析:所谓法律的程序性,是指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

  • [多选题]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
  •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 解析:解析: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刑法的解释就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这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不过考试要求的程度很低,只需了解刑法解释的分类标准,以及各种解释的含义即可。

  • [单选题]某甲开办一个人独资企业,因经营亏损,遂起意诈骗保险金。某甲先将厂房及设备投保80万元,一日晚,某甲将投保的厂房点燃,500平方米的厂房及周围十余间民房被全部烧毁,某甲骗得保险金30万元。本案中,某甲触犯了刑法中的哪种罪名?( )
  • 保险诈骗罪

  • 解析:解析: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一般而言,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犯罪对象不是行为人自己所有的物,而是他人的公私财物等。从本题来看,某甲意图烧毁的是自己投保的厂房,因而不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保险诈骗罪,是指违反保险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放火罪,是指放火破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从某甲的行为来看,某甲烧毁自己投保的厂房,目的是为了骗取保险金,且已经骗取了保险金30万元,数额较大,该行为已经完全符合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触犯了保险诈骗罪;并且,某甲的放火行为将周围十余间民房全部烧毁,显然危害了公共安全,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触犯了放火罪。因此,本案中,某甲触犯了刑法中的保险诈骗罪和放火罪,而未触犯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

  • [多选题]在清朝,作为金融机构而存在的是( )。
  • 钱庄

    票号

  • 解析:解析:在清朝,钱庄和票号已经作为金融机构而存在了。

  • [单选题]乙女听说甲男能将10元变成100元,便将家里的2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2000元变成2万元。甲用红纸包着2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 盗窃罪

  • 解析:解析:诈骗罪的本质特征“骗”由于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致使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或持有人产生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或处分财产;本案中乙女并没有将自己的钱处分给甲男,该钱是甲男趁乙女不注意采取调包措施得到的,性质是秘密窃取,因此构成盗窃罪。

  • [单选题]国家机构与普通社会团体最本质的区别是( )。
  • 特殊的强制力

  • 解析:解析:国家机构与普通社会团体在存在的基础、社会职能、职责、实现组织目的的手段以及命运上都是不同的,但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实现组织目的的手段不同。国家机构行使权力时,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对不服管理的公民或组织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社会团体则不能对其成员实行强制。故选D项。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初中 成考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自考专业课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