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题目: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解析:B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听力原文:累犯的成立条件下列情况中构成累犯的有( )。
刘某因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处拘役,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以后,又犯间谍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累犯的成立条件。由于构成累犯,要求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为条件,选项A中,李某前罪被宣告缓刑,而缓刑考验期满的法律后果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不存在刑罚执行完毕问题,故A项不成立累犯。选项B中,王某前罪为过失犯罪,不符合累犯对前后罪罪质的要求,故不成立累犯。选项D中,后罪不符合累犯前后罪刑罚量的要求,故D项不正确。故应选C。
[单选题]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 )形式的犯罪。
作为
解析:解析:这是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而实施的行为。
[单选题]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 )。
《开皇律》
解析:解析:《开皇律》将刑罚确定为笞、杖、徒、流、死五刑,为后来历代封建政权沿用。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活动的有( )。
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废除111件法律
2004年国务院颁布《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
解析:解析: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立法活动包括法律文件的废止,故选A项。立法活动包括法律的制定,故选B项。高校和出版单位不具有立法主体资格,更谈不上立法活动,故排除C、D项。
[单选题]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解析: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危险不仅包括不法侵害还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危险、动物侵袭等。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也就是说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险的损害。根据刑法规定,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以紧急避险的主体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是不一致的。因此选项D也是错误的。
[单选题]我国民法调整( )。
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解析:解析: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纵向财产关系(包括经济管理关系)属于经济法调整的范畴。可见,并非所有财产关系都属于民法的凋整范围。
[单选题]国家元首不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机关。 ( )
正确
解析:解析:我国的国家元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对内对外代表国家,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范畴。它不是握有一定国家权力的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单选题]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
3年以上,10年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