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钙的吸收与维生素D无关
题目:下列关于补钙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钙剂的用药监护。①补钙同时宜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是有效钙吸收过程所必需的。虽然,钙剂+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方案,但未必可缓解骨痛、弥补和逆转骨丢失,增加骨密度。②补钙应选用含钙量高、溶解和吸收好、生物利用度好、制剂溶出度好的药。有些钙剂在体液中不被溶解,反而在器官内堆积沉淀,造成肾和尿道结石。③钙吸收随着钙的摄入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某一阈值后,摄入量增加,钙的吸收并不同步增加,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因年龄、性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在计算给药剂量时应考虑到食物中钙的摄入,我国城市人口平均钙摄入量为一日490mg。对嗜酒者、吸收不良综合征者,一日钙摄入量应为1250mg。④食物中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含有过多的草酸和磷酸盐,可与钙形成不溶性的钙盐,使钙的吸收减少;另食物中的脂肪(脂肪酸)可与钙形成二价的钙皂,也会影响钙的吸收,故应注意错开与食物服用的间隔时间。⑤补钙以清晨和睡前各服用一次为佳,如采取一日3次的用法,最好是于餐后1小时服用,以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若选用含钙量高的制剂如钙尔奇D,则宜睡前服用。⑥碳酸钙用于肾衰竭者降低血磷时,应在餐中服用,最好是嚼服。故答案选B。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药物的组织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当药物对某些组织具有特殊亲和性时,该组织往往起到药物贮库的作用
解析:根据题干直接分析,当药物对某些组织具有特殊亲和性时,该组织往往起到药物贮库的作用;一般药物与组织结合是可逆的,亲脂性药物易在脂肪组织蓄积,会造成药物消除变慢;对于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另一药物的竞争结合作用将使药效大大增强或发生不良反应;药物制成制剂后,其在体内的分布与原药不相同,故本题选C。
[多选题]缓解非格司亭所致骨痛,可选择的药品有( )。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解析: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非格司亭所致骨痛是有效的,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引起的发热、头痛、肌痛也有效。
[单选题]具有被动扩散的特征是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解析:本题为识记题,被动转运是指物质从生物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方式,即物质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如细胞膜等),特点是: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④无饱和现象。综合分析,本题选C。
[多选题]下列关于发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有( )。
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突发热常为0.5~1天,持续热为3~6天
伴有头痛、关节痛、咽喉痛、畏寒、乏力、鼻塞或咳嗽,可能伴有感冒
儿童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全身斑丘疹,可能是麻疹
发热可有间歇期,表现有间歇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可能是化脓性感染或疟疾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主要表现是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突发热常为0.5~1天,持续热为3~6天。所以,选项A的叙述是正确的。发热患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有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可能有病毒感染。所以,选项B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发热伴有头痛、关节痛、咽喉痛、畏寒、乏力、鼻塞或咳嗽,可能伴有感冒。所以,选项C的叙述是正确的。发热儿童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可能是麻疹。所以,选项D的叙述是正确的。发热可有间歇期,表现有间歇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可能是化脓性感染或疟疾。所以,选项E的叙述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E。
[多选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召回决定,责令召回通知书包括
召回药品的具体情况
实施召回的原因
调查评估结果
召回要求
解析: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召回决定,应当将责令召回通知书送达药品生产企业,通知书包括以下内容:①召回药品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批次等基本信息;②实施召回的原因;③调查评估结果;④召回要求,包括范围和时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