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盗窃罪
题目:甲发现自己所在村庄边上正在安装电力线路,于是想偷盗一些拿去卖钱。于是,于一晚带着工具偷剪电缆,并销赃得款数千元,导致安装工程进度严重受阻。对甲应定( )。
解析:C【解析】本题之所以选择C而不是A,是因为甲所盗窃的电缆属于正在安装的电力线路,该电力线路还未交付使用,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电力设备罪几个问题的批复》中“尚未安装完毕的农用低压照明电线路,不属于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行为人即使盗走其中架设好的部分的电线,也不致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其行为应以盗窃定性”的规定,对甲应认定为盗窃罪。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附会汉法
解析:B元朝实行“附会汉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即仿照唐、宋“汉法”,同时在保留许多涉及蒙古贵族统治利益的旧制度和旧风俗的基础上.对全国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故选B项。德本刑用是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刑弼教和刑乱国用重典是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单选题]罗斯福新政的“新”最本质的体现是( )。
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改变过去政府放任自由经济的做法,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ACD只是新政的一部分,故本题选B。
[多选题]根据法的渊源的分类,下列不属于“法律”这一法的渊源的有(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宪法修正案》
《国务院关于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解析:作为法的渊源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A不属于规范性的规定,不视为法律;B属于宪法;D属于行政法规。
[多选题]甲欲杀乙,便向乙开枪,但开枪的结果是将乙和丙都打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
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与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解析: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人主观上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理论上存有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的争论。具体符合说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具体地相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而法定符合说则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逐犯。本题中,甲欲杀乙,却将乙、丙全部打死,此时,根据具体的符合说,甲只是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于丙,因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没有具体地相一致,所以甲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但是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将乙打死和将丙打死在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之内,均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本题正确答案是AB。
[单选题]某甲实施犯罪在1997年9月30日之前,但至新刑法典施行后才被审判,根据新旧刑法的规定,处刑相同。对甲应适用( )审判。
旧刑法(⊙o⊙)
解析: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2条第1款的规定,在溯及力的问题上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亦即对于法律生效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案件,原则上适用旧法。但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罚较轻时,才适用新法。由此,新旧法规定的处刑相同的,则应适用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