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溶原性转换
题目:不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携带了β-棒状杆菌噬菌体后便可产生毒素,这种现象称为
解析: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
产气荚膜梭菌
解析:产气荚膜梭菌在血平板上有双层溶血环。
[单选题]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
50%~70%
解析: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
[单选题]血液分析仪血小板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
血小板体积
解析:血小板直方图,横坐标为血小板的体积,纵坐标为不同体积血小板的相对频率。
[单选题]目前最常用的检测病原体急性感染诊断IgM抗体的方法是
捕获法
解析:捕获法又称反向间接法,主要用于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IgM)的测定,目前是最常用的检测病原体急性感染诊断中的IgM型抗体。
[单选题]正常粪便显微镜检查可见到下列成分,但除外
巨噬细胞
解析:正常粪便中无巨噬细胞。在细菌性痢疾时,常可见到较多的巨噬细胞,因此,巨噬细胞可作为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依据;吞噬细胞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偶见于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