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半卧位进食

题目:胃大部切除术如若幽门切除,患者进食应注意( )。

解析:幽门切除会使胃中食物不受限制直接进入空肠、引起不良症状,通过采取合理的进食体位,可以有效减缓食物进入空肠的速度及量。半卧位进食比较适合。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肝性脑病患者宜进大豆类食品,因大豆中含有比牛奶丰富的氨基酸为
  • 支链氨基酸

  • 解析:因肝性脑病患者血中支链氨基酸水平下降,使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由正常的3.0~3.5下降至1.0以下。黄豆、牛奶内富含支链氨基酸,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少,对恢复患者氨基酸代谢平衡有一定的作用。

  • [单选题]牛奶中可成为变应原的物质是(  )。
  • β-乳球蛋白

  • 解析:①牛奶中含有品质很好的蛋白质,包括酪蛋白、少量的乳清蛋白和共同沉淀物。②牛奶中含有甲种乳白蛋白、乙种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等成分,其中甲种乳白蛋白(α-LA)是所有牛奶成分中变应原性最强的变应原成分,虽然这种蛋白不耐热,经高温煮沸处理后,其变应原性可明显减弱,但对于高度牛奶过敏的病人仍然可以诱发较为严重的症状。也有学者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认为乙种乳球蛋白(β-LG)可能是牛奶的最重要变应原成分。一般认为酪蛋白的变应原性相对较低。临床上突发性的婴儿“摇篮死亡”即可能与牛奶过敏有关。由于甲种乳白蛋白具有较高的种属特异性,故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可以考虑采用山羊奶来替代。对酸牛奶、干酪过敏的儿童也常见。

  • [单选题]营养教育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个体与群体的知、信、行的各种方法、技术和途径的组合。其中,“知、信、行”指的是(  )。
  • 知识-态度-行为

  • 解析:营养教育中运用到的几种行为理论:①知信行理论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②健康信念模式,用于解释人们的预防保健行为。③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对行为意向及行为本身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可用F式表示:知识-信念-行为。其中,“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放射医学(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耳鼻咽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6) 心电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7)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