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题目:社会和谐是( )。
解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本题答案为A。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我国经济已经告别过去30余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开始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要成功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必须依靠( )。
改革创新
解析:2014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新常态趋势性特征与重点任务做了更深入的阐述,提出经济"新常态"9大特征,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可见,要成功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故本题选A。
[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 )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
城乡最低生活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故本题答案选C。
[单选题]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指出,通过"三个统一、两个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下不属于"三个统一"的是( )。
统一教育资源分配
解析: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通过"三个统一、两个巩固",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其中,"三个统一"是指统一"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经费分担机制。"两个巩固",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二是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故本题答案选D。
[单选题]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践,形成了我党(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解析: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转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转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化为行动。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因此,本题答案为D。
[单选题]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是在( )的倡导下开创起来的。
周恩来
解析:1973年,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有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标志着我国环保事业的正式规范化。可以说我国的环保事业是在周恩来的倡导下才步入正规化。故本题选C。
[单选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 )为中心不动摇。
经济建设
解析: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是主体,它统领着其他的内容。因此,本题答案为B。
[单选题]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钉钉子精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钉子精神"的实质是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与坚守,是务实、担当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是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良好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来稳妥、扎实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工作体现的是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抓实工作部署,主动争取,突破难点,把工作一抓到底。故选D。"钉钉子精神"并没有体现联系的观点,排除A项。"钉钉子精神"强调量变对质变的影响,局部对整体的重要性,B、C两项错误,排除。
[单选题]下列关于习近平同志用典语句反映出的哲学原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解析:A项,"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项,"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对立统一;C项,"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强调实践的作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D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A、B、D三项都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相关哲学原理。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