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APTT

题目:某患者,男,11岁。近1个月来双腿膝关节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红、肿、疼痛,无皮肤淤点和牙龈出血现象。两天前,因剧烈活动后,右膝关节疼痛加剧、肿胀明显、行走困难就诊。X线检查:右膝关节腔内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积液;穿刺示血性液体。患者外祖母为血友病A患者。

解析:1.APTT为血友病患者首选的筛检试验。 2.血友病纠正试验:于患者血浆中加入1/4的正常新鲜血浆、硫酸钡吸附血浆或正常血清,再做APTT,如果正常新鲜血浆和硫酸钡吸附血浆能纠正延长的结果而血清不能纠正,则为因子Ⅷ缺乏,即可诊断为血友病。 3.血友病A患者vWF抗原正常,但多数血管性血友病患者vWF抗原降低,少数因vWF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致病者可正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 黏膜出血较常见

  • 解析: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又称巨球蛋白血症,系分泌大量单克隆IgM(巨球蛋白)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常累及B细胞发生的部位包括骨髓、淋巴结和脾脏。主要临床表现为巨球蛋白所致的高黏滞血症和黏膜出血。

  • [单选题]肾小管病变时,易出现
  • 上皮细胞管型

  • 解析:正常人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在肾小管病变时易出现上皮细胞管型。肾移植患者尿中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指标之一。

  • [单选题]一般认为多少半抗原连接到载体上才能有效刺激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 20以上

  • 解析:一般认为至少20个半抗原连接到载体上才能有效刺激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 [单选题]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显的变化是
  • 中毒颗粒

  • 解析:中性粒细胞重度减少时,其细胞核常固缩,胞质内出现空泡。在感染时,粒细胞可有明显中毒颗粒和空泡。

  • [单选题]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反应阳性时,应首先怀疑是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时,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阴性。

  • [单选题]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相同的有
  • 目镜

  • 解析:荧光显微镜的光源、物镜、滤板、聚光器与普通显微镜的不同。

  • [单选题]关于前列腺液正确的说法是
  • 标本中可见精子

  • 解析:正常前列腺液涂片中卵磷脂小体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前列腺炎时分布不均,数量减少或消失。前列腺颗粒细胞:由于上皮细胞或吞噬细胞发生脂肪变性,使胞质内出现大量卵磷脂小体样颗粒。胞体较大,多为白细胞的3~5倍,正常不超过1/HP,增多见于老年人的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炎病人。镜检见到癌细胞,才可诊断为前列腺癌。

  • [单选题]配制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时,起到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的物质为
  • 草酸铵

  • 解析:在配制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时,甘油可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乙醇可保护嗜酸性粒细胞,伊红可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EDTA起抗凝作用,草酸铵起到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的作用。

  • [单选题]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 复制

  • 解析:病毒以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周期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内科学(正高) 环境卫生(正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老年医学(副高) 核医学技术(副高) 麻醉学主治医师(代码:347)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8)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核医学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