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F

存在明显病前社会心理因素 与人相处疑心重

题目:男性,18岁,高中生。“缓起与人交往时紧张、脸红、回避交往3年余”,求治。自述3年前上初中时对一女老师有好感,偶然发现当该老师上课时自己会脸红,担心被老师和同学看到会猜疑自己,努力克制脸红,但无济于事。逐渐发展,在公共场所人多的时候说话、进食时感到不自在,伴脸红、心悸、大汗,讲话口吃,不能集中注意于与对方交谈的内容上。越是想表现得自然些,越是紧张得说不出话来,需要设法离开后独自一人才能逐渐感觉平静,独处及与家人在一起则无不适感,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症状是不合理的,为此感到非常苦恼而求医。既往体健,家族中二系三代无精神病史。自幼性格内向、胆小。

解析:患者上学期间对女老师有好感,性格内向,担心被同学发现,出现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在公共场所存在回避行为。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性,26岁,自述半年来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差,兴趣减低,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否认曾有情绪高涨。但她的丈夫认为患者有时会有几天情绪较高,伴有精力增加,睡眠减少,喜欢做家务,话多。但在这些 “高”的时期里,患者的社会功能是良好 的。最可能的诊断是
  • 双相障碍,Ⅱ型

  • 解析:双相Ⅱ型障碍:以反复发作的重性抑郁和轻躁狂为特征。患者的抑郁发作较严重,伴至少1次轻型躁狂发作(与躁狂发作的不同是该发作没有精神病症状,对功能影响较小),则诊断为Ⅱ型双相情感障碍。

  • [多选题]关于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真性幻觉不是通过感官获得的

    假性幻觉就像感知外界真实事物一样形象、鲜明

  • 解析: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假性幻觉: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无论是真性幻觉还是假性幻觉,患者都会坚信不疑。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传染病学(副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疼痛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5)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代码:207) 营养(士)(代码:108) 药学(师)(代码:201)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妇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