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题目:已发现人体组织中的元素有20多种,把维持正常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它们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护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解析:1.目前已发现的微量元素有20余种,包括铁、碘、铜、锰、锌、钴、铬、硒、氟、硅、锡、钒等微量元素,这些都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关系密切。 2.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呆小病有一定关系。 3.1990年FAO/IAEA/WHO 的专家委员会,根据1973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将以往已确定的“必需微量元素”重新进行分析归类,共分为3类:第一类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Fe)、碘(I)、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钴(Co)8种;第二类为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锰(Mn)、硅(si)、镍(Ni)、硼(B)、钒(V)5种;第三类具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对人体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包括氟(F)、铅(Pb)、镉(cd)、汞(№)、砷(As)、铝(A1)、锂(Li)、锡(Sn)。 4.铁在微量元素中排行“老大”,它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人体内总共含铁4~5g,其中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5.1990年FAO/IAEA/WHO 的专家委员会,根据1973 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将以往已确定的“必需微量元素”重新进行分析归类,共分为3类:第一类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Fe)、碘(I)、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钴(Co)8种;第二类为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锰(Mn)、硅(si)、镍(Ni)、硼(B)、钒(V)5种;第三类具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对人体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包括氟(F)、铅(Pb)、镉(cd)、汞(№)、砷(As)、铝(A1)、锂(Li)、锡(Sn)。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孕期常见的营养性贫血是缺乏( )。

  • [单选题]妊娠初期,每日铁的适宜摄入量(  )。
  • 15mg


  • [单选题]对扩大营养宣教覆盖面最有效的交流模式是(  )。
  • 大众交流

  • 解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教育项目采用了多种交流模式,按其重要性和实用性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众交流、参与交流、双向交流、单向交流。

  • [单选题]完全依赖糖酵解提供能量的细胞是( )。
  • 红细胞

  • 解析:脏器或组织对各种能源物质利用的选择性和利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①脏器的解剖特点。如脑有血脑屏障,使体积较大的分子如脂肪酸不能透过利用;而肝有门静脉系统,使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大网膜脂肪动员出来的脂肪酸首先进入肝脏而优先利用。②组织细胞中有关能源代谢的酶系。如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缺乏三羧酸循环酶系和脂肪酸β-氧化酶系,故只能进行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而不能利用脂肪酸和氨基酸;而肝脏具有丰富的醇脱氢酶、果糖激酶和半乳糖激酶,所以能氧化乙醇,并能利用果糖和半乳糖。③组织细胞中能源的贮存情况。如肌肉能贮存较多的糖原,可利用糖原为能源,而脑组织则相反,糖原的贮存和利用很少,主要依赖于血糖和酮体供能。

  • [单选题]营养教育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个体与群体的知、信、行的各种方法、技术和途径的组合。其中,“知、信、行”指的是(  )。
  • 知识-态度-行为

  • 解析:营养教育中运用到的几种行为理论:①知信行理论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②健康信念模式,用于解释人们的预防保健行为。③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对行为意向及行为本身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可用F式表示:知识-信念-行为。其中,“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 [单选题]结核病患者补充维生素A的意义为
  • 增强上皮细胞的抵抗力

  • 解析:对于结核病患者:维生素A能增强上皮细胞的抵抗力;维生素B和C能增进食欲,健全肺部和血管的功能,并参与体内代谢;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 [单选题]农药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有( )。
  • 以上都是


  • [单选题]需要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的疾病是( )。
  • 肝性脑病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泌尿外科(正高) 康复医学技术(正高)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中医儿科学(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医学临床三基(药师) DSA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