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抗血小板聚集
题目:男,71岁。8小时前于日常活动中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且逐渐加重,查体:BP160/98mmHg,神志清,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右偏身痛觉减退,头颅CT未见异常。
解析:一般认为,发病4.5小时内绝大多数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有效。发病4.5~6小时,大部分溶栓治疗可能有效。本例发病已经8小时,此时应该积极抗血小板治疗。故选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特异性高,但与SLE活动性无关
抗Sm抗体
解析:出现在SLE的有:①抗核抗体(ANA),见于几乎所有的SLE患者,特异性低;②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③抗Sm抗体,是SLE的标记性抗体,特异性高,但与SLE活动性无关;④抗RNP抗体,阳性率40%,往往与雷诺现象有关;⑤抗SSA抗体,往往与皮肤病变有关;⑥抗磷脂抗体,对于诊断SLE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意义,抗磷脂抗体阳性的SLE患者易形成动、静脉血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
[单选题]阿托品对下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无效的是
骨骼肌震颤
解析:阿托品为M胆碱受体阻断药,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扩瞳,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而对骨骼肌震颤常选用新斯的明治疗,阿托品无此作用。故选E。
[单选题]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腹腔内脏穿孔破裂
解析:继发于腹腔内病变而引起,最常见是急性阑尾炎穿孔,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肠梗阻所致肠坏死等;腹部创伤,术后并发的消化道吻合口瘘及女性生殖器化脓性炎症等,也可引起本病。
[单选题]女性,27岁,已婚。停经49天,阴道少量出血三天伴阵发性下腹痛。检查宫口未开,子宫与停经天数相符合,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先兆流产
解析: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相继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休息及治疗,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单选题]40岁男性患者,近5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吃的饭里放了毒药而不敢吃饭,常听见有人在谈论如何对付他,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到处写告状信。此患者可能的诊断为
精神分裂症
解析:患者出现了幻听、幻觉、幻想症这是精神分裂的表现,故选A。
[单选题]患者,女,43岁。腹痛16小时,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呕吐,肛门未排气。查体: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有臭味。最可能的诊断是
绞窄性肠梗阻
解析:有下列表现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①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有时出现腰背部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②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数增高。④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胀大的肠襻)。⑤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⑥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⑦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襻。
[单选题]急性爆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中毒性巨结肠
解析:①约5%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此时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肌神经丛,肠壁张力减退,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致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最为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654-2)、阿片类制剂等而诱发。②腹腔内脓肿、肠穿孔、肠梗阻为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肠穿孔、肠梗阻在溃疡性结肠炎少见。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常见于病程超过20年者。
[单选题]有关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变性后260nm波长吸收不改变
解析:DNA变性可导致含有DNA的溶液对260nm处波长紫外光的吸光度增加,称为DNA的增色效应。